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句得体的话能医治一颗受伤的心灵,使浪子回头;反之,一句刺耳的话能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人皆有之,由于青少年学生阅历浅,自尊心较强,如果他们犯了错,你直截了当地批评一通、训斥一顿,学生当时也可能会战战兢兢地接受你的教育,但效果肯定要差些。而用幽默的语言,可以营造轻松的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笑声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尊重学生,和他们达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耐心地解惑,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点,使学生在充满微笑情趣的气氛中成功地表现自我,用微笑作为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实现技能的迁移,转化成推动他们自觉前进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3.
袁国勇 《成才之路》2013,(15):30-3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弱点,促使自己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受挫,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音乐教师,在日  相似文献   

4.
张伟 《吉林教育》2008,(5):74-74
我们常说,学生要尊重老师。然而,很少有人说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高尚纯洁的师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通道。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困难生,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绝对不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是否做好转化困难生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促进困难生的转化呢?一、多关爱困难生,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明确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不仅要关注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随时关爱困难生。困难生大多有着一颗敏感自卑的心灵,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他们敏感的心灵更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快乐的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写作追求。那么,什么是快乐作文呢?快乐作文很早就有,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人说,快乐作文就是追求作文课堂的快乐气氛;有人说,快乐作文就是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我认为,"快乐作文"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要我写"到"我要写"的理念转变。快乐作文就是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会写作文,能够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能够在与他人分享作文中感动快乐。实施快乐作文教学法,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由怕写作文逐步变为乐于写作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的确,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对自卑孩子,爱是燃起自信的灯任何人都有自尊心。那些自卑的孩子,更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在教学中,为师者要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必须"爱"字当头,让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用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付出爱心,培育感情教师要对优等生献出一份真诚的爱,更要对后进生付出真爱。可以说,爱心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到的论题,谁都希望得到爱。然而,后进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爱心"?他们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指责,因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心虚,甚至怀有敌意。他们总认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现得粗鲁无理。  相似文献   

9.
1.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润滑剂”尊重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老师与学生间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无形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将会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学生心灵的“闭锁”,引起情绪的对立或仇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精神支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学生才能以心换心,达到心灵相…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们、去关注他们。作为一名班主任唯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完成教育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孩子,为他们点上一盏明灯?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进行着以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凡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每当谈起如何教育学生这个问题时 ,大都认为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 ,因为教师给予学生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 ,是他们自信心与自我约束的支点。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青少年期的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 ,特别是独生子女 ,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 ,希望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能理解他 ,关心他 ,尊重他。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和敬重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 ,会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 ,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或思想比较落后 ,或学习、纪律较差 ,或性格较孤僻等。对后进生的转化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下面谈谈我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 以诚相待  后进生虽然思想行为后进 ,学习差 ,但他们同样有较强的自尊心。怎样帮助他们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对他们要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能态度粗暴 ,要耐心启发诱导 ,以慈母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 ,因而信任老师。我接…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谈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中国古话也说:"树活皮,人活脸."每个人都有面子,学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正>在"353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正由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教师在给予学生智慧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力量。课堂中学生不仅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且更多的在心理上得到收获。一、点燃真诚的情感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小组学习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为了每个生命个体能自由、理性和善良地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优秀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从内心深处"接纳"每一位学生。现在是以学生为本的时代,"接纳"一词反映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友好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良与热情的基础上的优秀品质;教师要做到真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闪光的爱。这种爱才是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艺术产生的源泉;教师在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要教师的内心充满爱,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美的眼神、最真的爱,就能实现每个生命个体自由、理性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应该喜欢读书,做到以书为伴、晨昏相亲、形影不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教师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大概有六大好处——第一,净化心灵。有人说:"书是灵魂的粮食,不读书灵魂就会饿死。"教师要改造、净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实施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 ,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然没有完全杜绝 ,但确实比以前少多了。可是 ,学校中另一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罚行为。一、心罚及其表现所谓心罚 ,就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侮辱他们的人格 ,损伤他们的自信心 ,破坏他们的情感 ,歧视他们 ,轻慢他们 ,也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打击与摧残。只要我们冷静地观察与思考 ,就会发现心罚在校园里是普遍存在的 :对学习好的 ,教师就亲近 ,更关爱 ;而学习成绩差的 ,本需要…  相似文献   

19.
黄达 《考试周刊》2009,(17):185-18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奉献爱心的过程。教师关爱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还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所有的教师都应献出自己的爱心,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有缺点的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正常地发展。曾经有人用"警察与小偷"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让许多人一提到教师这个词,就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其实,优秀的教师应该无论是课上、课间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