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案例”为中心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问题的提出如何组织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上新课,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二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未必都掌握,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景中,学生往往对旧知识的重组或者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应用缺少认知,这  相似文献   

2.
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一个阶段或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系统,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因此它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上好复习课首先要正确处理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1.习旧与出新。在平时教学,知识是逐步分段出现的。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把各个阶段的、局部的知识衔接起来,并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内容,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因此复习不能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应在旧中出新,平中出奇。 2.巩固与深化。复习课要使学生在习旧的基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小学英语复习课变成了对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有些教师上复习课,用大半节课的时间告诉学生许多知识点,把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里重新讲解一遍,只剩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有些教师上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做练习。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旧知识的梳理概括、归纳整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再认识,给学生输出新的信息,促使学生思维获得新的发展,以达到进一步完善学生认识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之目的。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预习、学习、复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必要过程。学生在认真预习、努力学习之后,怎样切实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相似文献   

6.
总复习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旧知识的重新学习,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复习不等同于重复学习,更多是在旧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补缺补漏,更多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侧面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化学复习应该是对化学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进行整合、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学期末的历史复习,不只是对旧知识的简单的重复,或抄抄背背,而是要把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适当归类,以点穿线、以点带面,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我把全册内容列表归纳成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不  相似文献   

8.
数学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一是复习的内容如同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二是复习的时间少,而且还要面面俱到,真正需要学生复习的薄弱内容,难以充分展开;三是复习的方式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教学新课相比,师生都不钟情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那么,复习课是否就因复习内容的旧、时间的紧、方式的死而无法来吸引学生了?一篇《让苹果长出人情味》的文章让我深有启…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一向以枯燥乏味“著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复习课没有新的内容和元素,往往仅仅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容易陷入“炒冷饭”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兴味索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每个教师高度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把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中考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稳定核心知识,为后续第二、三轮复习做好知识准备和方法技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要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深刻化,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而复习课又不同于新课,单纯的把旧知识重复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好,因此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提到"温故知新",指出在学习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复习指导中如何"温故"才能"知新"?是重复展示学习内容,然后补充一定的练习,再评讲练习吗?当然不是,这样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枯燥,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是通过对阅读知识的归纳,阅读方法的梳理,从中悟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知新"了。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化学教学》2010,(1):35-38
1议题的研究背景 如何组织高三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高三化学教学通常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拓展复习面;第二轮归专题,构建知识网络;第三轮重强化。考前冲刺。对于第二轮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第一轮复习,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1.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把知识归类整理。把属于同一类型的知识统一起来复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比较和掌握。本册内容可分成四部分来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以及比、倒数等概念性的知识作为一部分;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部分;有关的应用题作为一部分;几何知识作为一部分。2.以自主创新学习为核心,切实上好复习课。复习课的教学不应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而应该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形成学生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查漏补缺、质疑问难等,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的教学知识再现、整理、归纳,把知识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本是复习教学之"本",<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之"纲"."紧扣课本不超纲"是物理中考命题的原则和规律,所以中考物理总复习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有的学生认为总复习只不过就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所以马马虎虎,像蜻蜒点水,一掠而过.学习上不求甚解,这是十分危险的.笔者认为,总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依据课标对课本内容进行精炼、活化和深化处理,使知识规律化、网络化,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掌握课本,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组再现,总结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使旧知识得到引申、扩展,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融会贯通。复习课的内容是所学习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的融合与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情景中再现。复习课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而服务。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对六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但我们却时常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显得毫无兴趣,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迅速消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并引导学生意识到,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要通过复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魏敏 《江苏教育》2007,(24):53-53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组再现,总结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使旧知识得到引申、扩展,相关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融会贯通。复习课的内容是所要复习部分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情景中再现。任何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而服务。任何活动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形式也是无效的。只有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复习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经学过的教材,以强化知识记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它不是对原有旧知识进行机械性重复和再现,是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是华罗庚先生在《高等数学引论》的序言里写的"熟书生温,似乎在复习,但把新东西讲进去了……,找另一条线索把旧东西重新贯穿起来"[1]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使得学生在复习旧知识、旧方法的同时又收获了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复习课的设计要有一条线索来贯穿,这条线索能激活己  相似文献   

20.
正复习课与新授课、练习课不同,它不是对某一阶段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复习课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复习中促进旧知识的转化,把特别重要、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有意识地通过再现、整理、归纳等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恰当的情景,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习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