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常听到一些报道员发牢骚:我们投给编辑部的稿件总是石沉大海;又常常听一些报社编辑发感慨:要在自然来稿中选点好稿真难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道员与编辑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通讯员不了解编辑部需要什么样的“货”,编辑部不知道报道员手中有什么有新闻价值的“货”。因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开设“编辑部信息”专栏,为部队通讯员介绍军报各部门、各专版、各专栏的特色和最新报道计划及其采写要求,努力成为通讯员与编辑部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最近需要什么稿子?”“你那儿有啥新鲜事儿?”这种对话,常常发生在编辑与地方记者、通讯员之间。提问者的意思是,对报纸的报道计划不了解,希望得到提示或题目。回答者的意思是,任何新闻、文章总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你叫我出题目,我得先知道你那里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只有  相似文献   

3.
本刊开辟的“编辑手记”专栏,通过通讯员寄到编辑部的原稿、见报稿和编辑的体会,让通讯员了解编辑的思路和要求,了解“毛坯”是怎样“脱胎换骨”变成见报稿的;领悟如何选择新闻素材,如何从原材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新闻,如何选择生动的新闻表现手法,进而提高新闻的采写水平。  相似文献   

4.
首都一家报纸的总编辑同笔者聊天时说,在记者的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快手、高手,写出的报道、文章,内容饱满,材料非常充实;不论什么题目,他们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肚子里确实有“货”,人们称他们是“富”记者。笔者联想到我们通讯员队伍中,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吗?有的通讯员善于发现题目,善于掌握素材,每个月、每周,甚至隔三岔五地在报刊上发表稿件,称他们是“富”通讯员也是不夸张的。当然,现实中还有不少通讯员是写作上的“贫穷户”,写一篇数百字、千把字的稿子,往往手里“货”不多,显得材料单薄,只好靠说教的言语来支撑,寄到编辑部,编辑改起来捉…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10年了的老通讯员,有650多篇各类新闻稿件被地级以上的新闻单位采用。我深知,通讯员的稿件与记者的稿件是有区别的。记者的稿件,就象大型国营企业的产品一样,有包销单位,本编辑部的编辑非看不可;而通讯员的稿件,就象乡镇企业的产品一样,没有包销单位,完全靠自身的质量赢得“市场”。所以,通讯员的稿件首先要打动编辑;然后才能通过编辑的劳动进而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6.
抓问题讲了不少个年头,但总有讲不完的话题,足以说明问题新闻所占有的位置,它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新闻品种,诸多的新闻行家对此有过不少论述或论著。本文仅就军报来稿、看稿、编稿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通讯员参考。抓问题不是揭露问题编辑都希望编好稿。不少通讯员经常打电话给编辑要题目、催稿子,编辑大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多抓些带问题的报道。一提起抓问题,不少通讯员又颇感为难:你们编辑记者跟我们不一样,到一个单位写好写歹无顾虑,我们常年处在一个单位,揭露自家的短处,恐怕领导就难通过,自己也很难站住脚。其…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总编辑张宗银同志年初在军报通联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从讲政治的高度和新闻改革的角度,阐述了解放军报2000年的宣传思路,对编辑部的编辑记者,部队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以及部队广大通讯员开拓报道思路、搞好新闻宣传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刊今年第五期,已将张宗银同志讲话的第一部分内容摘要以本刊评论员文章予以发表,题目是:《在抓重点上下功夫——军报2000年宣传思路之一》。现将其他三部分内容一起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最近需要什么稿子?”“你那儿有啥新鲜事儿?”这种对话,常常发生在编辑与地方记者、通讯员之间。提问者的意思是,对报纸的报道计划不了解,希望得到提示或题目。回答者的意思是,任何新闻,文章总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你叫我出题目,我得先知道你那里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只有使报道计划同实际情况对上号,才能要求作者写什么稿子。我刚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对于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是十分看重的。那时,我当记者在基层跑,远离报社,交通不便,通讯也很困难,对全局缺乏了解,每当拿到一份报道计  相似文献   

11.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下基层时,结识了一批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后来陆续接到不少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发掘新闻素材,其表现:一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连队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因此稿件出手率很高,有的一星期就写来七八篇稿件,但屡投不中,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坚持写稿的热情和信心;二是觉得部队基层平台小、条件差,满眼都是凡人小事,无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13.
《博尔塔拉报》是博尔塔拉蒙古自冶州党委机关报。多年来,报社热情为边防部队培养通讯员,据初步统计,从1960年报纸创刊至今,已为部队培养通讯员500多名。他们之中有的成了部队的新闻宣传骨干,有的转业后活跃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他们都有切身的感受:《博尔塔拉报》是通讯员成才的“摇篮”。报纸创刊后举办的第一期通讯员学习班,就邀请了26名部队战士参加学习。此后,期期都吸收部队通讯员参加。他们年年都要派出有经验的编辑、记者,深入风雪边防线,一边采访,一边辅导部队  相似文献   

14.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在给通讯员改稿中发现,有些通讯员给新闻单位写稿,往往连最起码的格式都不注意,如标题之后不空格,接着就写正文。编辑改稿时,连“通讯员×××报道”几个字都没地方写,很不方便。给报社或杂志社写稿,一篇  相似文献   

16.
巧配头条     
县市报由于记者少,通讯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原因,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临近截稿时,记者交来的是会议新闻,通讯员来稿中又没有象样的,谁“坐”头把交椅?节假日或编辑部有其他活动,责任编辑把稿件筛来选去,更难找到重头稿件、头条稿件,尽管这样,报纸还得按时出,头条不能空着,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和组版编辑巧妙配合,灵活处理。近年来,我们《随州报》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勉。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对某种特定生活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对蕴含其中的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贵在发现。在基层搞报道,最怕的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总感觉没内容可写。通讯员不同于记者,面对的新闻源只是本单位。如果在小单位当个兼职新闻干事,发现新闻确实有些难。因为部队的事情几乎一样,主题教育全军统一,军事训练按部就班,部队管理剧而复始,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突发的事件,其他工作都差不多。要想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写出好稿子,就需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对某种特定生活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对蕴含其中的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贵在发现。在基层搞报道,最怕的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总感觉没内容可写。通讯员不同于记者,面对的新闻源只是本单位。如果在小单位当个兼职新闻干事,发现新闻确实有些难。因为部队的事情几乎一样,主题教育全军统一,军事训练按部就班,部队管理剧而复始,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突发的事件,其他工作都差不多。要想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写出好稿子,就需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9.
想点子是编辑的魅力所在,一个称职的编辑,往往能够吸引一批记者和通讯员在自己周周。他们的吸引力来自哪里?我在观察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编辑脑袋中装有不少好、新、准、绝的“点子”,对记者、通讯员谈的情况,哪些值得一写,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要变换角度,他们都能说到“点子”上,叫记者、通讯员心服口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搭档配合。那么,是不是说编辑的水平就比记者高呢?记者和编辑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谁水平高,谁水平低的问题。但是,作为编辑,正因为处于承上启下,内外结合的位置,相对地说,他对编辑部的编辑意图了解得多一些,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取向明确一些;相反,记者、通讯员在基层的时间多,对实际了解得多,掌握的新闻线索也比较多。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二者能够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就能相得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部队新闻工作者,搞好经常性工作报道是职业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艰巨任务。我在从事新闻工作的6年时间里,除了集中力量搞好柏耀平、王志强、林华卿、司列江等个人典型报道外,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部队经常性工作报道上,并相继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海军报》等报刊刊登工作报道700多篇幅。回顾6年来的经常性工作报道,我的体会就是要坚持做到“四个经常”。经常与编辑部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热线联系编辑部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导航台”,作为记者和通讯员要及时写出适合报纸需要的稿件,就要经常与编辑部保持热线联系,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