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河报》新闻标题制作的美,这是很多读者都公认的。除了上次笔者在《擦亮新闻的“眼睛”》(载《新闻三昧》2001年第9期)一文提及的外,下面,笔者仅就《大河报》在新闻标题制作方面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标题制作方面先声夺人是《大河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标题是一门艺术。读者在浏览报纸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是极为短促的,因此,标  相似文献   

2.
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出版发行的《大河报》,虽然创刊只有几年时间,但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在标题制作方面独具特色,是《大河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读者都说:手捧大河报,光浏览标题就是一种享受。诸君不妨先看这样一组标题:2000年3月9日,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江西省  相似文献   

3.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4.
3月3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刊有《扎紧“篱笆”打野狗(主题)奉贤警方半月破刑案31起(副题)》一文。笔者认为,其主标题中,只对“篱笆”而不给“野狗”一词加引号是有欠考虑的。读内文,让人对“扎紧‘篱笆’”一句不难理解,即指“设卡守候,日夜巡逻”、“已初步完成了治安防控网的编织”等。而标题上“野狗”不加引号,一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以为打真的野狗。第二,即便部分读者读了“打野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精华语言.它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吸引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甚至有些读者只读标题,难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2004年末,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朱筱筱同学向30多位《大河报》的小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年与《大河报》作文版的一段情缘,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从一个读者到作者,再到学习上的成功者的经历……十年来。无数个像朱筱筱这样的同学见证了《大河报》青少年版面的成长历程,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辟青少年版面的非少年报,《大河报》的青少年版面就像一个“作文课堂”,引领无数同学走上了新闻和文学的圣殿。“利人也是利己”,在服务对象读者的过程中,版面自身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了青少年读者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那么这样一个小小的版面如何长久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呢?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10日,河南省《大河报&;#183;“全兴大曲杯”百期新闻热线奖万元大奖有主》报道:普通的新闻线人王计芳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心,为《大河报》提供一条新闻线索,结果连获奖金,直至获得万元大奖。其实,像王计芳这样的新闻线人很多,据《大河报》近期对郑州市综合都市报的新闻统计表明:各报热线版的新闻有80%来自于这些“报料人”  相似文献   

8.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现在新闻界很强调新闻的可读性。我想这当中应当包括新闻标题的可读性。新闻标题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接受读者挑选的,它的可读性更重要。如果标题缺少可读性,即使新闻的可读性强,读者也可能会弃之不读的。可读性大体上包括通俗易读、生动有趣等方面。恩格斯认为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这里实际上讲的也是可读性的问题。简单而又不费解,自然就易读。《新闻标题琐谈》之二中谈的简练,是易读的一个方面,但标题要易读,不仅须简练,还要不费解——明确、肯定、通俗、模梭两可和艰涩难懂,乃新闻标题之大忌。请看下面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10.
刘祖遐 《新闻传播》2010,(7):144-144
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共鸣、好奇,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一叶 《声屏世界》2014,(5):72-72
前不久,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看标题就令人瞩目:“病人因欠五万手术费,颅骨被取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也太不把患者的健康当回事了吧!所以,好多人还没看文章。光一看题目,就已经义愤填膺了。然而,这篇由记者刘广超采写发在《大河报》上的报道.原本用的是一个很平实的标题。“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  相似文献   

12.
一件事成为一则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价值。理论上讲,虽不苛求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具备,但至少也应多数占有。这样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最近见诸报端的两则“道歉”的报道,我以为完全没有资格“升格”为新闻,而只能算作一般信息。这两则信息都来源于河南省:一则是省公安厅厅长在“群众来访接待日”三次向上访者道歉;(见2005年2月26日《大河报》)一则是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在“群众来访接待日”三次向上访者道歉(见2005年3月10日《人民日报》)。顺着记者的报道往下看,原来除了标题相同之处外,内容也惊人地相似:群众反…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新闻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标题。“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那么,何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目,“眼睛”。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是用以揭示新闻要义的最简短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什么?《辞海》说:“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刊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介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媒体发布的大胆尝试,作为新闻服务社会和民生的一项攀措,河南大河报在今年春节期间,即从除夕到初六“停刊不停报”,通过@大河报官方微博、大河·沃3G生活门户、96211热线平台、大河报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读者和用户传递新闻、提供服务、作为中原地区影响广泛、发行量逾百万份的都市类报纸,大河报此举也引发了业界学界的积极讨论。无论是传统媒体探索全媒体运作路径的认同还是“短斤缺量”的质疑,本刊组织这一专题的初衷正如大河报社长王自合丈内所说的:或能给正在发展新媒体的报业同行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们往往看报先看题,从标题中寻找惹眼抓人的篇章再进行阅读。这促使我们地方报纸也必须很好地研究标题。 让标题凸现“新闻眼”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新闻眼”。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凸现“新闻眼”,突出文图中的主要信息或所揭示的主题。 1998年,长江中下游抗洪抢险惊天动地,湖北省长江两岸灾情严重,地处鄂北丘陵地带的随州市虽未受长江洪水的直接威胁,但仍关注着全省的抗洪斗争。 8月18日,随州日报大样一版左下角有一篇200多字的稿子,原题为:《洛阳镇全力保超规划》。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新闻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主要是一个实践中的操作思路问题。笔者近日对《大河报》2005年5月份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它和国内其他地方媒体一样都面临着稿件来源(大多来源于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的限制,却在编辑人员熟悉媒体定位和自身优势的条件下,同中求异,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国际新闻编辑特色。一、版面分工——面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国际新闻的读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和层次,因而其价值主张也因人而异。《大河报》的国际新闻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置了多种板块,以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从具体版面分工来看,日…  相似文献   

18.
快讯,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新闻快餐”,日益受到读者欢迎。倘若一篇好的快讯加上一则精美的标题,就能使读者赏心悦目,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标题又称“题目”。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人的喜怒哀乐,可以从眼神中看出来,一篇文章的主题,会在题目中表现出来。同样,好的快讯,主题也应在题目中表现出来。新华日报《今日快讯》专栏诞生11年来,发表了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的世纪,《人民日报》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信息量增多了,短文章多了,新开辟的栏目多了,版面活起来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1月4日起在二版开辟的《图文广角》图片专栏。这个专栏的登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为《人民日报》增添了新的亮点。 《图文广角》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真正把新闻照片作为独立报道新闻的载体。专栏从1月4日起正式挂牌开张,截至2月6日,共刊出16期,21条新闻或专题,其中除1月9日关于北京市雪后的图片报道专题没有标题外,其它都制作了新闻标题。这样就把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主题,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