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的报刊订阅工作已经开始,这回我是早早地填写了征订单,了却了心中的一份牵挂。记得自己年初刚调到政治机关当干事时,单位的报纸杂志订阅工作已经结束,无法再进行补订工作,而自己对《军事记者》感情浓厚,自当战士报道员开始,它就是我的最爱,经常是在办公室阅读后,又带回宿舍放在枕边,每天睡觉前再看上几篇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2.
一、在艰苦环境中迈出新闻生涯的第一步我1968年入伍,不到半年,就被调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先是搞文字报道,后来,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转业,移交了一台照相机,领导决定交给我用,从此,开始了我新闻摄影工作的生涯。我深深地感到,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事业需要它,部队官兵欢迎它,我就下决心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然而,在部队基层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是不容易的。我当时所在部队驻守在东北长白山地区,条件非常艰苦。我们的宿舍、办公室在一个大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像用木头搭起来的小窝棚。摄影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3.
我当通讯报道员的时间不短了,但以前写的稿件比较平淡。稿子只要县广播站采用就行了,如被市报发表,就象放了“卫星”,满足得不得了。由于对自己要求低,长进也就不大,没有写出好稿件。一九八五年,我调到如皋县丁北乡工业办公室工作,接触工业上的事多了。在工作中,我发现工业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不好就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4.
房子、车子和票子,都是敏感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谁在这上面费心思、打主意,谁就会失去民心。然而,济南军区某炮兵旅政治部主任孔庆法在这“三子”上煞费心机,却受到好评。不信,请看下文。房子这个部队机关地处闹市区,住房紧张一直是旅里的挠头事。孔主任上任第二天便到了报道组,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原来,报道组4个报道员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因摆不下桌子,4人只好趴在床上写稿。孔主任一声未吭就走了。几天来,孔主任为给报道组找一间办公室,在办公楼上东瞅瞅、西望望。经多次“勘察”与做工作,终…  相似文献   

5.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6.
搞报道通常要求领会上情,了解下情。这就需要报道员采访上级领导。可许多报道员不愿采访领导,或见了领导就发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存有“怕稿子写了发不出来不好意思面对领导”、“因领导工作忙采访怕打扰”、“领导平时管理严不敢近距离接触”等思想。久而久之,采访领导就成了部分报道员最挠头的事。从一名报道员成长为一名副营级报道干事,我既采访过列兵也采访过师以上领导,回顾起来体会有三:  相似文献   

7.
上任第二天——找报道员谈话 2010年11月8日.王宁到团里报到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他的短信:到我办公室来。当时我开会关机了。直到上午12点30分我开机后.才发现政委10点30分发的信息.我心想这下完了。我急急忙忙赶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和士官报道员王德诚谈话.了解团里新闻工作的情况。见到我,他微笑着和我握手,示意让我坐下,问道:你就是李可学,我说是的。他问我:连队的报道员队伍怎么样?我答:每个营连都有2至3人.他们工作头绪多.写稿子的时间有限。政委说:“写新闻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8.
在敌机轰炸下的广州一九三八年一月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我和钢鸣由沪抵穗时已是二月初了。社址是长寿东路一幢三层楼单开间的房子,比上海大陆商场那间办公室来说是略具规模了。楼下是发行部,二楼是编辑部,三楼一部分堆存报纸,一部分作同人宿舍。另外,在报社附近又租了一间房子,作为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宿舍。从这些看,无论生活、工作的场所都是比较宽敞的。这要感谢社长郭沫若同志,他从当时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那儿弄来了一千毫洋的津贴,这个数目虽不大,然而“救报”却能  相似文献   

9.
“一个政工领导,如果不重视新闻报道工作,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政工领导”。这是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政治部主任王廷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真情倾注新闻报道工作的真实写照。任现职两年来,他情注新闻,使该旅新闻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特殊政策”这个旅由于驻地在省城繁华地带,加上整编后迁往原团机关的营区,所以办公场所一直非常紧张。报道组成立之初,6名报道员只好住进公勤队才十几平方的房子,既是宿舍,又当办公室,晚上9点还要按时熄灯,这下可给这帮“小秀才”出了难题。王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旅领导汇报,将大…  相似文献   

10.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12.
山村中秋夜     
那年,我在一个山村小学教书,由于山高路险,一般很少回家。学校也就4间土坯房,3个年级占了3间房,另一间当了办公室。而我的床也安在办公室里,晚上拉上两个凳子一支楞,把靠墙的床板铺上,就成了卧室。学校就4名老师,其他3个都是自己村里的,下课就回家。每到晚上,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3.
●搞新闻报道如果没有素材,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来源于哪里?来自基层,来源于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好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肩负的使命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闪光点。因此,我认为,新闻工作者的阵地不在办公室,他们应当呼吸在乡村的小径、火热的练兵场、士兵的宿舍……我愿意把自己的足迹印在这些平凡的地方,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块新闻绿土讴歌。●武装部是基层单位,人少事杂,新闻事件并不多见,因此,我一直为“写什么”而苦恼。基层报道员难道真的无所作为吗?我也曾彷徨过,也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是事后细细思…  相似文献   

14.
5年前去青岛日报社送稿的那次经历,现在还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写了一篇反映驻长门岩岛某部官兵数十年如一日守护海岛上珍稀花木──耐冬的感人事迹。刚当上报道员的我上稿心切,于是决定去送稿。在报社里我恭恭敬敬地将稿件送给一位编辑审阅,这位编辑边看边点头说:“回去给我折两枝耐冬花送来,我这办公室里也太单调了!”闻听此言,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坏了,海岛上规定严禁任何人破坏耐冬,编辑交待的事咱办不到,上稿的事肯定没戏了”。忽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先答应下来,等稿子登出来再说”。然而,一撒谎就脸红心跳的我还…  相似文献   

15.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16.
屈指算来,我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已经30个春秋了。 30年来。在宣传思想战线上我当过报道员、宣传干事、宣传科长、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回顾总结从事宣传工作实践,我感受最深的是:坚持“四心”。 一、要有热心。最初做宣传工作时,我也是从朴素的个人兴趣爱好开始的。1965年,仅有初中文化的我,一步入军队这所大学校,就同“宣传”结下了不  相似文献   

17.
为报道员长知识、强素质尽心尽力。报道员每天不仅要忙于采访收集信息,琢磨新闻稿件,还必须及时掌握部队各项工作动态,抽空读书看报,不断对本职专业进行强化深造。为此,部里给报道员一道“金牌”:报道员专职专干,不充当打杂角色或承担随机摊派任务。对报道员采、写、寄稿件实行全程服务。报道人员下基层采访时,派车辆接送。还破例腾出一间办公室,购买书刊、资料等,作为报道员的工作室。并明确机关的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必须大力保障报道人员。部里举办英语、微机培训时,在有限名额中,报道员总是排在战士的最前列。为了让报道员…  相似文献   

18.
有人把新闻工作的精神和作风,概括为“报道员精神”,即勤学苦练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勇攀高峰的闯劲。这个“报道员精神”概括得好,值得发扬光大。我认为这个精神能启迪心智,摧人奋进。 1979年,我从湖北老家来到了西北边唾。那时,刚当上新兵的我,常常做着在报上上稿的梦。起初,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新闻写作知识,在床头伏案练笔。每写完一篇稿件,就多一份欣慰与快乐。但因写作基础差,寄出的一篇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尽管如此,我凭着一股“拼劲、韧劲和闯劲”仍坚持练笔不辍。 我在每次寄稿回归的路上,精神总是特别亢…  相似文献   

19.
从军22个年头中,曾有过3年当基层报道员的经历,尽管那段时间不算长,但对我的教益却是终生难忘的。多年来,每当我工作、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我总是暗自告诫自己“拿出当报道员的那种毅力和精神来”,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了自强不息的活力。时至今日当报道员的那种闻鸡起舞般的拼劲,滴水穿石般的韧劲,锲而不舍的钻劲,勇攀高峰的闯劲,仍然是我干事业和人生追求的精抖动力。一、当报道员经受的艰苦磨练,为我从事机关和基层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我入伍后,所在的连队连续两年在白洋淀边的农场生产,我这个业余报道…  相似文献   

20.
如今健在的中国第一代记者,也许就剩下陶菊隐了。陶老今年91高龄,76年前,也就是他15岁那年就当上了记者。他虽然离开报界多年,但还在写作,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去年初秋的一天,我们叩开陶家的门,只见他伏在临窗的案头上,正在稿纸上不停地写着。见我们来访,老人站起身来,缓步迎上,操着湖南乡音说’。“请坐、请坐。”顿时,那间宁静的卧室兼工作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陶老,你这么大年纪还在写作呀”,我们亲切地问。“想写的东西太多了”,他指着桌上一大堆稿纸说:“这篇文章是写西安事变的,平时我想到就写点札记。我还要写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