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七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七…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福茂唱片公司推出了大陆著名流行歌手那英的新专辑《白天不懂夜的黑》。这盒专辑选歌严谨,制作期长达一年之久。主打歌《白天不怖夜的黑》描述的是现代都市男女在面对爱情时的自我设限及逃避,由那英富于变化的歌声诠释令人动容陶醉。 两年前,那英的《为你朝思暮想》在台发行,台湾歌迷由此见识了那英独树一帜的唱腔。  相似文献   

3.
宽大     
赵梅 《出版参考》2005,(4):34-34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4.
陈孔立,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2004年他出版了专《观察台湾》。在2005年的新《台湾学导论》一书中,他首创“台湾学”体系,被业界称为台湾问题学术研究上的里程碑。年逾古稀的陈孔立仍然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千字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是武警四川总队新闻电视工作站新闻报道员,他把宣传武警官兵的风采作为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勇于奉献,每年他都要深入甘孜、阿坝、凉山等艰苦、偏远地区采访,深受官兵的欢迎。 1997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武警报》、《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以上报刊台发表新闻作品 2000余篇 (条、幅 ),为部队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曾 3次荣立三等功,连续 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被总队表彰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 士兵记者李志军@李治林 @胡发寿  相似文献   

6.
26年的军旅生活,你与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不是专职搞新闻,却~直对新闻清有独钟。如今你是二等功臣、二等甲级残疾,右眼失明,可对新闻事业,仍是一团火。“新兵秀才”和“铁嘴指导员”1969年入伍到大别山沟的仓库,火热的军营生活触动了你,你旋即拿起笔,沤歌大山和士兵,当月就在《战斗报》见稿两篇。新兵连结束,上级选派你到湖北日报社学习,“淬火”之后,你再也没有停过笔,当年就上搞89篇。你一个新兵带一个连的民兵打山洞,竟自己一人办起了宣传栏,成了“连报”记者兼编辑,工程进度还名列榜首。宣传处长到仓库见了宣传…  相似文献   

7.
印象中他是一写歌的,作词作曲都能玩儿。 印象中他的歌还是好听的,词也写得不错,《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什么的,挺单纯的好歌。 曾经,也就是在听到他这些歌的当时,因为曲风的相似性和他在歌词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4年8月,笔者去台湾世新大学研修。世新大学是台湾著名的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方向的大学。它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于1956年创办。上世纪20年代起,成舍我先生先后创办了《世界晚报》(北京)、《民生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1945年在重庆创办《世界日报》。1952年,成舍我先生由香港赴台湾,由于当局没有开放报禁,他便投身新闻教育。据说,成舍我先生曾有言:你不  相似文献   

9.
候孝贤带着他的新作《最好的时光》从戛纳和釜山归来后.又获得了今年台湾金马奖的9项提名。10月27日.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  相似文献   

10.
琼瑶剧教母刘立立,是台湾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其执导的大部分琼瑶剧《雁儿在林稍》《一颗红豆》《婉君》《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鬼丈夫》等,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2010年10月3日。在她生命的尾声,她与一个男人45年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两鬓斑白的他,微笑着把一张崭新的离婚证书亮给她看:我可以娶你了!你,要不要嫁我?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一部《归来》震撼电影界,在电影上映之前,导演张艺谋就曾说,这是他对电影之路的归来,对早期张艺谋电影的回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非常高,想看看又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电影上映之后,各界评论不一。本文旨在从主题、情节设置、人物等方面,将小说《陆犯焉识》与《归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10)
一腔兴国愿千首育才歌——记《陕西日报》高级记者吉虹文/卜元吉虹的文章气势磅礴,没见过他的人,读他的文章想像他似乎很魁悟。其实,他个子中等,但很精干,老迈着一双不知疲倦的铁脚板;清瘦的面庞,忽闪着一对敏锐有神的大眼晴。打1965年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  相似文献   

13.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问一位稍具文化素养的人,《命运交响曲》是谁作的,他会立即回答是贝多芬,如果你再问他:《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纤夫的爱》等歌曲是谁作的,那他可能只会告诉你唱这些歌的歌唱家,而对词曲作者却不甚了了。今天,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应该认真严肃地澄清、正名,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不仅是一个知识产权问惠。还是一个让历史和人民知道他们的功绩。恢复他们在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台湾远在“他乡”,祖国是一只雄鸡,台湾便是鸡宝宝;祖国是妈妈,台湾便是躺在爱河里的孩子。谁不曾爱抚自己的孩子,谁不曾深疼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祖国母亲日日夜夜等待着孩子迷途重返投向母亲的怀抱。这一年,非典袭来,祖国母亲与孩子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制伏了肆虐的病魔,可是祖国妈妈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台湾啊。你可曾看到1997年的香港、1999年的澳门,他们一个个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在祖国妈妈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为了盼望你早日归来,妈妈的恒心,没有在风浪中动摇。“尽管我漂泊在远方,可是我心在故乡…  相似文献   

17.
龙应台的这本书,我以为是可以作为中国人的一面镜子来看的。龙应台是台湾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位女专栏作家。她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声怒吼,在台湾《中国时报》开始撰写她的《野火集》专栏。仅短短的一年,就刮起了一股席卷台湾  相似文献   

18.
明红 《档案天地》2006,(1):18-19
很少人知道.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歌》:“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这是专为夫人吟歌的一腔衷情。魏老说:在家里,她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12,(1):42-42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上世纪70年代写了《乡愁》一诗,脍炙人口,传诵海峡两岸。被人称为“乡愁诗人”。不久前,余光中续写《乡愁》的第五段: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这新写的第五段,表达出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