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讲评的环节。尝试发挥集体中优秀习作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在表扬激励中促进优生更优;借助对中等习作的修改升格提高学生修改和自我修改的能力,对那些稚拙的习作,则采取跟踪指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这样的活化评价,让学生的习作更趋个性化,语言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立足单元整体性视角所展开的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设计,通过全面把握单元体系和确定教学目标,围绕“以诵读促传承,以传承品诗意”的设计思路,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情境任务,打开读写结合的新路径;设计包含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改进建议的评价量表,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即情感与认知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导致习作教学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个性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打开小学生语文习作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催化剂”。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情感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乡土习作项目化学习是学生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教师可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实践、进行多样态的成果展示,引领学生“走读”家乡山水,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人,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让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它的辐射性思维方式、跳跃性思维联想,为想象类习作打开了一扇窗。通过思维导图,将习作的思维过程序列化、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觅得语言表达的内容,明确语言表达的规范,领悟语言表达的结构,有效提升习作能力和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语言表达的方法,剖析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锤炼语言表达,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子丹 《四川教育》2010,(10):40-40
习作不仅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习作评价,更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和谐互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5E教学模式的5个教学环节为线索,将“杆秤”这一传统测量工具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还能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董一菲"诗意语文"用唯美浪漫的语言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审美意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课堂始终。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值得当下语文教师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感悟生活积累语言表达情感这三块木板,帮助学生越过习作困境之河,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习作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与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习作,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习作评价怎么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支架的利用和搭建。中年级习作由写话过渡到写段和整个篇章,很多学生心里产生畏惧情绪。为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学习支架,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搭建学习支架,以情境支架激发习作兴趣,以图表支架开启行文思路,以问题支架完善习作构思与表达。以微写作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表达方式及写作结构方法等,从而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写日记,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训练语言表达、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学生视写日记为负担、日记内容空洞乏味等现象,通过探索,在班级内开展了循环日记的书写活动,开辟蹊径、拾级而上、且行且思,撬起了习作的支点,带领学生一步步攀登习作的阶梯。  相似文献   

15.
写作的本意是对自我生命体验的积累、挖掘、激活之后的深度思考和艺术表达。作文教学中,从寻找心中最美意象与最美场景入手,然后通过感觉延伸与动态拉伸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将前面所选的意象与场景进行诗意的组合,构建自己心中的意境。写出充满文化气息,能够引人入胜,直至能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作文也将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精神烙印,是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发展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知识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征鲜明的中国式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学科——语文,在教学方面,正是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化,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和完善基础文化素养的同时,逐渐去培养自己优秀的品性,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在新世纪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中,小学语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合理运用优秀的中国式文化知识去充实语文教学的课堂,通过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到语文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以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国学经典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体验传统文化,融入国学经典,优化阅读教学,借鉴国学经典,提升习作水平,从而让学生有效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本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童话,都是学生习作的优秀范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还应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有侧重点地从每一篇课文中挖掘出一个习作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习作点进行习作练习,能有效地降低作文的难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选材,并为作文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言表达不仅要学习庄重的、正式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还要学习幽默、诙谐、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先秦诸子中的不少著述,如庄子的文章等,都是这方面的大家之作.之后的《世说新语》《笑林广纪》等,更是集荟萃、诙谐、幽默文化之大成,对当代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文化中的漫画、相声、脱口秀等,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情感和人文关怀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