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彬彬  陆迁 《资源科学》2013,35(6):1159-1166
小型水利设施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5个村的实地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合作供给意愿,探究影响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年龄、性别、当前是否务农、务农人数占家庭人数比例、灌溉面积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农户认知因素中,小型水利对农业生产重要性、小型水利的损耗程度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社区环境因素中,农户对水利满意度、是否偷水对农户的供给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因素中,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也是影响农户供给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创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社区氛围;重视社会资本,降低合作成本等措施促进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朗  罗东玲  刘爱军 《资源科学》2015,37(6):1287-1294
农户参与是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关键。本文利用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对周围人的信任度排序为:德高望重的村民邻居村干部;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相对较差,接触官方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机会较少,传统乡村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约束力在下降,农户更加重视自身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的获取;2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得分分布呈倒U型,说明拥有中等社会资本的农户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7.3%;3社会信任指数和社会网络指数均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规范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可以着重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户的参与意愿,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规范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林农参与碳汇经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新一轮林改后小规模林农成为森林碳汇的主要供给主体,探讨农户碳汇经营意愿对于激励碳汇经营主体政策瞄准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利用福建省欠发达山区344户林农的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不高,仅36.63%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参与;(2)社会资本对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核心变量对碳汇经营意愿的贡献大小排序依次是关系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社会规范;(3)人力资本中受教育程度、物力资本中家庭纯收入、林地总面积、林地地块数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家庭林业碳汇经营意愿。社会资本被称为"穷人的资本",尤其在欠发达山区,政府可结合林区乡土情景从其核心维度采取措施,调动林农参与碳汇经营意愿,同时考虑碳汇补偿制度中林农利益需求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2012年8月对四川省宜宾市的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民办公助小农水建设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民办公助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较高,但满意度还较低。影响农户参与民办公助小农水建设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农户家庭主要农作物、农户农田集散情况、农户家庭年均灌溉费用、补助资金发放形式、农户投入方式、建后是否将产权承包、修建的水利设施类型和项目申报方式。  相似文献   

6.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3,35(8):1661-1667
本文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740户农户调查样本,运用博弈模型逻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中不愿意参与农田灌溉实施建设的有274户,占37.0%,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户主年龄、非农收入比重、农田灌溉设施状况和村组成员户数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数、种植规模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鼓励农村耕地流转以促进规模化种植、扶持合作社发展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适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农业收入比重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农户是否愿意参与生态补偿项目,不仅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绩效,更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本文以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临夏州社会网络指数最高(1.624),张掖市次之(1.328),甘南州最低(1.196);临夏州规范指数最高(2.345),甘南州次之(2.300),张掖市最低(1.635);张掖市信任指数最高(2.532),甘南州次之(2.487),临夏州最低(1.716);②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最高,其次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最低的是张掖;③农户社会资本的网络、规范、信任维度均对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农户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劳动力数量每提高1个单位,参与生态补偿的概率分别提高4.098、2.395、1.307个单位;但户主年龄、农户拥有的草地、耕地面积每提高1个单位,参与生态补偿的概率将分别降低1.017、2.022、2.281 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8,(3)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ERG、社会资本、价值共创理论探索面向创新的众包参与意愿影响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部收益、内部收益、关系收益的期望以及共创体验显著地正向影响面向创新的众包参与态度;社会信任、态度显著地正向影响面向创新的众包参与意愿。主观规范对态度和意愿的影响、共创体验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意愿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从农户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两方面考察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以成都农户为实证分析对象,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农户家庭生活基本消费支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成都农户已具备对科技服务的支付能力.运用单因素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探讨了农户对科技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水平、耕地面积、是否接受过农业科技服务、投资农业科技服务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对科技服务的支付意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荣  马旺林  郭晓东 《资源科学》2014,36(12):2594-2603
本文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出发,以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水渠改造为例,利用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受访农户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不足40%,大多数农户对该项集体行动不具有任何形式的参与意愿。研究表明:水资源稀缺程度高、灌溉面积大、所在群体宗族结构同质、能够获得统一灌溉服务的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较强,而所在群体非农就业户数占比高、粮食售价与最低收购价落差大、非耕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高的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则较低;此外,渠道质量、成员户数、受教育程度、务农人数等变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本文分析结论具有重要政策含义:1通过推进耕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发展;2积极发展农村社区灌溉服务组织;3粮食收购环节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到位;4建立专门的政策扶持机制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黎翠梅  刘颖  钟维宇 《资源科学》2015,37(8):1571-1577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实现农村土地与金融对接的纽带,对破解农户融资担保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众多因素中,农户的参与意愿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湖南省长沙县8个村220户农户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长沙县农户参加意愿的显著因素有户主年龄、农田设施状况、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耕种意愿。其中,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越高,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越强,而其他三个因素有负向影响,即户主年龄年龄越大、农田设施状况越好、耕种意愿越强,农户参与该业务的意愿就越弱。  相似文献   

12.
合作模式、信任对农业企业及农户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亚男 《科研管理》2014,35(9):123-130
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对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间的技术知识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寻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合作模式对农业龙头企业知识转移意愿及农户学习意愿产生的影响。运用大规模调查法获取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采用的合作模式越紧密,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越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信任关系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知识转移意愿和农户学习意愿均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是一条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初始创业资本是农户科技创业的重要保障。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及对川渝地区科技创业农户的问卷调查,构建一个关于影响科技创业农户创业意愿的系统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个人禀赋、所拥有人脉、外出务工经历、每月联系亲朋好友的数量、初始社会资本和金融服务状况等对农户科技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每月联系亲朋好友的频率以及农户初始创业资金中的创业所依靠的科技成果取得成本和创业所需的资金投入与农户的创业意愿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340份被访农户作物保险购买状况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纯收入、保费补贴与逆向选择对农户参与作物保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纯收入、政府保费补贴与逆向选择均对农户参与作物保险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纯收入越高、政府保费补贴越高,农户作物保险参与意愿越强,保费支付意愿越高;相较于风险偏好类型农户,风险规避类型农户对作物保险保费的支付意愿较低,存在着逆向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农户收入、加大保费补贴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亚娟  赵敏娟 《资源科学》2020,42(12):2370-2381
农户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主体,其分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基于农户分类行为的微观数据,本文结合“个体层面”与“集体层面”因素,分析生活垃圾污染感知、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影响机理,并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陕西农村1374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个体层面”的生活垃圾污染感知对农户分类水平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农户对生活垃圾在生态环境、社区环境以及身心健康方面产生的污染及影响感知越强,其生活垃圾分类水平越高;②“集体层面”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制度信任、社会参与及社会规范显著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但人际信任对其分类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说明社会交往频率较高、制度信任度较高、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公共事宜以及认为村庄垃圾治理较好的农户,其分类水平较高;③女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相较于男性更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相对于高收入家庭的分类水平更高。因此,要实现生活垃圾可持续分类治理,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不仅要强化农户污染感知,而且需要构建良好的社区环境,通过网络沟通以及信息共享加强农户交往频率、提高农户的制度信任度以及公共事务参与度、强化社区约束机制,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段伟  欧阳波 《资源科学》2020,42(6):1074-1086
准确评估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关系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农户多维贫困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四川省、陕西省14个自然保护区周边78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社会资本—多维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的农户比保护区外的农户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②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社会资本,从而导致农户多维贫困;③不同等级(国家级、省级)、不同省份及是否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之间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其中省级保护区、陕西省保护区和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社会资本中介效应更明显。因此,保护区的管理应注重培育农户的社会网络,增强农户的社会信任,调动农户的社会参与,从而提高当地农户的社会资本质量,进而提高其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孙前路  房可欣  刘天平 《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是农村环境改善最为直接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细则出台的重要依据。为细致探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视角,利用西藏707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连续比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分组,综合分析了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行为及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农户具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占比略超过一半(51.77%),但参与意愿与行为一致性较差;②邻居参与积极性、保洁员监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能减少疾病传播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③农户的文化程度、村民监督及政府宣传有利于农户参与意愿向参与行为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政府出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信任对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7):111-115
将环境风险感知和制度信任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建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意愿的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周边农民为样本对象,对环境风险感知、制度信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风险感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行为态度在环境风险感知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制度信任不仅正向调节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 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 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