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我祖父章荣初创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尤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岁月,他在1963年留下的十五万字回忆录《我在旧社会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有相当篇幅写到抗战时期的挣扎和期望。国难当头同仇敌忾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血战淞沪,上海沸腾了,各界积极支持前线,申报董事长史量才和"上海皇帝"杜月笙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史量才任会长,杜月笙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  相似文献   

2.
报业泰斗史量才当年所办的《申报》在中国报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量才以不畏权势的铮铮铁骨、新闻救国的爱国情怀、史家办报的责任意识、勇于改革的新闻理念创造了不朽的业迹。他不因强权而退让的“人格、报格”,也触怒了国民党上层。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结束在杭州休养,乘自备汽车由杭州返回上海途中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史量才的死,使新闻界失去了一个领袖级的“民众喉舌”。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5,(7):34-34
史量才(1870至1934),祖籍南京,生于上海。1912至1934年主持《申报》,1929至1934年主持《新闻报》。1912年.三十二岁的史量才买下《申报》。接手后大力进行改革.延揽人才,实行企业化经营。《申报》在史量才主持期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出版《申报丛书》、《申报年鉴》,编绘《中国分省地图》、《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春,新民晚报第二版刊载一条消息称,杭州一处不知名的山谷间发现了原《申报》主持人史量才的坟墓。看来,荒草萋萋,其墓湮没已久。笔者了解,其实史墓并非湮没失踪,而是所知者极少。这需要从史量才之死说起。 1934年11月13日下午3时,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国民党特务狙杀。次日,《申报》于第三版头条地位,显著刊载《本报总经理史量才先生噩耗》新闻,介绍其生平并详述蒙难的情况,并配以照片;同时遭难的还有汽车司机黄锦才及邓祖询(之江大学学生,史量才子詠赓的学友)。史夫人沈秋水及内侄女周女士幸免,史詠赓以奔逃迅速得逸。11月15日,史宅治丧处在《申报》上刊登报丧启事:“敬启者,史量才先生不幸于11月13日下午三时被难于沪杭公路海宁道  相似文献   

5.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1934年11月13日),原名家修,祖籍江苏江宁人。中国著名报业家,上海《申报》掌门人。1934年11月14日,他在从杭州返回上海的途中不幸遭到暗杀。那么,军统特务为何要暗杀报业大王史量才呢?这还得从史量才与蒋介石的积怨说起。  相似文献   

6.
问题由来:质疑另一个史量才爱国报人史量才在75年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沪杭公路畔的翁家埠。史量才遇害原因是其坚定的抗日主张与行动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历史已证明:‘九一八’事变是《申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①而《申报》的转变又源于总经理史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起,史量才主持的上海《申报》倾向民主进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支持抗日运动,反对蒋介石“围剿”江西红军,多次发表斥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章。蒋介石早已怀恨在心,决定要对史下毒手,交由戴笠指使其军统特务执行。史量才预感到“火药味”,便暂时离沪赴杭,在他的私人别墅秋水山庄“避风”。军统派人跟踪盯梢,还买通史家女佣,让她提供史的汽车牌号、动身返沪时间等情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闻泰斗、报界著名事业家《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先生,为捍卫国格、报格、人格,为争取自由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于1934年被蒋介石特务谋杀,但他一生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却永垂史册。1984年,党和政府隆重召开《纪念史量才先生殉难50周年座谈会》,高度评价他是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0.
洪金梅  张蕊 《新闻世界》2012,(5):159-160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搜集了2008年至2011年有关于史量才的研究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研究者对于史量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史量才的报业经营理念、史量才的办报思想、报业经营策略的现代意义、对史量才研究的新视角。本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集中呈现,以期对未来的新闻史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史量才与《申报》 史量才(1880~1934年),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其父史春帆是个商人。1899年,史量才考入松江府娄县为附生。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致仕道路,开始研究日文及理化等近代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在"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史量才以及《申报》的历史地位,同时站在时代高度,从史量才与上海文化的关系、意义,史量才的文化自觉精神、经营管理策略等角度切入,多元化解读《申报》和史量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史料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史量才     
报人史量才1880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县龙都乡杨板桥村,原名家修,中年后以字行。其父史春帆因太平天国战事赴上海娄(松江)县泗泾镇开药铺,43岁生下独子史量才。史量才7岁丧母,9岁随父迁居泗泾镇。1899年他科举受挫,又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毅然放弃科举,与松江雷继兴、龚镜清等青年研求日语及理化等应用科学。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年假归故里,得地方父老筹资,创办泗泾米业养正小学。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并于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前后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史称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题与特征。申报流通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其创办者史量才先生(1880—1934)对该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5.
史量才     
正史量才(1880—1934年),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1908年任《时报》主笔。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江苏独立运动,清理江海关财务,后被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1912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接办《申报》后,史量才出任总经理。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受掣肘,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上海市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宣布上海市地方标准《网络游戏行业服务规范》制订工作正式启动,这将是国内首部与网络游戏相关的地方标准。据介绍,该协会先前联合部分企业起草制订了(《上海市网络游戏服务规范》,该标准近期将在协会网站上公示并进入试运行。而在这一基础上,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网络游戏行业服务规范》已经立项,将于2009年完成制订。  相似文献   

17.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先导作用。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共出报25600号。在其78年的历程中,对中国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到了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报》,应该说史量才的接手,使得《申报》达到一个高峰,“隐然成为上海报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8.
《申报》与史量才在中国报刊史上都赫赫有名,史量才经营《申报》有道,其经营策略因报纸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异。本文对史量才时期《申报》的经营策略及其对现代媒体的借鉴意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陵毒酒案" 在上世纪90年代,1939年震惊中外的"金陵毒酒案"由当事人及后人披露于报端.大陆对"金陵毒酒案"主要当事人英雄壮举的官方认可是在2009年.这一年的12月,南京市政府隆重表彰"3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参与"金陵毒酒案"投毒行动的詹长麟、詹长炳赫然在册,与刘伯承、邓中夏、邓演达、史量才等同列一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史量才办报设馆情况的概述,分析了史量才进行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总结了这种形式的历史经验,旨在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