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使用。在从《卧虎藏龙》到《十面埋伏》等武侠电影作品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民族音乐元素与电影的结合,深化了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营造了具审美情趣的武侠场面,符合当代大众文化关注女性心态与复兴民族传统的审美潮流。  相似文献   

3.
在解释了武侠电影定义的基础上,从主题思想:注重文化传播;技法展示:注重真功呈现;武打效果:借助电影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侠电影中武术元素的艺术化展现。最后总结出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华武术的传播和普及;带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近几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武侠电影的结合,正逐渐成为电影中配乐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引起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十面埋伏》、《卧虎藏龙》、《英雄》等一系列武侠电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深化了对人物的刻画,营造了具有审美情趣的武侠场面。旋律的描述,氛围的渲染使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反响,符合当代大众文化与复兴民族传统的审美潮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在迎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同时,主题思想、叙事模式、武侠电影的基本元素等也发生了嬗变,使武侠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由传统走向现代,在继承传统和拆解传统以求其变中完善和发展,并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武侠电影包括着武术元素,所以容易与武当文化发生联系.少数武侠电影对武当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或深或浅的反映与塑造,客观上起到了介绍与丰富武当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武侠电影所展现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这些意境强调人与空间的交融、人与人的和谐。在武侠电影的意境构成中,视觉是中心,借助图像的造型、光源、色彩、场景设置等艺术元素的和谐统一,组合营造出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意境,同时音乐、服装等元素对武侠电影营构银幕视像独特的艺术意境、形成特有的风情格调与美学特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武侠电影首先改观了武侠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武术的风格化呈现画面构图的精致考究以及冷兵器的千变万化、光彩炫日。在发挥视觉化奇观的同时,新武侠电影在内在美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武”不再有崇高的价值意义;解构了传统的侠义精神;人物遭受着精神创伤,迷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当代武侠电影中暴力武侠和舞蹈武侠的结合、场景与武侠的结合、传统武侠与科技的结合、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简述了在电影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对于中国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同时这种创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在电影中发展与体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武侠电影的侠义伦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中国武侠电影形成一种特异的"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两个"叙事母题"是一种互为映衬、同时彰显的关系;"家族为本"的伦理思想在武侠中普遍存在;引领武侠电影走向不朽、并不断创造银幕传奇的灵魂是义、是情;对信义的追求是武侠电影矢志不渝的叙事格调。研究对于深刻认识潜藏于中国武侠电影当中的伦理意识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很大程度上说,对中国元素的成功发掘构成了李安电影取得成功与走向世界的主要根源,并彰显了李安电影创作的独特性。李安电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中国化电影主题的开掘、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民族化电影表现技巧的运用。他的《卧虎藏龙》就突出地呈现了这些特点,也因此积累了成功的电影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成熟的电影类型之一,是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碰撞后产生的绚丽火花。然而,随着技术的过度炫耀与艺术的逐渐式微,武侠电影逐渐呈现出了景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侠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上较以前的武侠电影都有突破,同时产生了几种变体.<东邪西毒>之后,新武侠电影开始走下坡路.新世纪出现了几部试图挽回武侠电影颓势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其共同特点.在视听语言上有了新的开拓,但是叙事模式并没有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徐浩峰的武侠电影尊崇中国武学的本质,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武术根基融汇于影像创作中,使其武侠电影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文章从其作品的美学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徐浩峰电影的独特意蕴,并阐释其对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侠类电影离不开对武侠文化、民族精神的表现。以塑造侠的形象为主线的中国武侠类电影,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人物刻画:一种是侠客与传奇故事的结合,另一种是英雄与人物传记的结合。相比较而言,人物传记类武侠电影更能从深层次上挖掘民族精神的内涵,更能体现民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座展现中国古代各类兵器的“军事博物馆”。从刀枪剑戟到长鞭棍棒,武侠电影中无不俱有。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它们不仅是杀人的利器,而且还是武侠电影中印证人物性格的重要标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任何置人于死地的利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被人所用的工具,武侠电影中最顶尖的制胜之宝是人的精神力量,最锋利的杀人武器是看不见的心计——它比所有看得见的兵器都更锋利、更危险、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从《新龙门客栈》看徐克武侠电影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龙门客栈》是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之作。作为蕴涵着东方民族文化传统与自由侠义精神的武侠电影,影片气势恢宏,意蕴深厚,人物、气度、故事、心理无不透射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文化特质,深具传统特色和民族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