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都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两者各有自己的特长和征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和社会,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工程体系、工具和手段。两者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和替代。就管理和评价方面看,人和社会比工程技术更加复杂、更加动态、更加难以固定,如果把对人  相似文献   

3.
王佳基 《软科学》1995,9(4):5-6,14
开展政策研究是软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上海交通大学软科学研究室王佳基为了更有信心地处理人类面临的问题,为了求得社会的更大发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呈融汇趋势的今天,我们需要广泛地研究公共政策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需要应运而生的现代政策科学,从而...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4):619-62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利。这可以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链条得到证明。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诞生了科学精神,逻辑和理性由此产生。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的现代科学精神逐渐形成。进入现代,在科学与人文的互动中现代科学精神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的殿堂里,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理应有她尊严的一席。然而,在中国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中,人文社会科学有时成了边缘学科的边缘,即便在人们不断呼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今天,亦莫不如此。一些人口头上对此非常重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些人甚至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科学。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被视为小道末技。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被排斥在科学范畴之外。这两者都是有害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入新世纪,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到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都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吕红 《现代情报》2017,37(3):132-140
大数据时代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自身的变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大数据相关问题的研究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期刊、作者、研究机构、学科属性4个层面对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下大数据的主要研究力量进行了分析。通过信息计量与可视化识别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下大数据研究的六大研究前沿:面向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基于网络大数据的企业生态系统建模、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数据新闻、教育大数据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灾难与危机也接踵而至。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普遍着力于追求旨在满足其物欲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轻视和忽视了旨在不断提升人的品质、唤醒社会良知的人文教育。本文拟通过对东西方人文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人文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实用价值与重大意义。只有大力加强人文教育,使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得到有机的整合,协同共进,人类才能获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富有,并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  相似文献   

9.
杨希 《内江科技》2010,31(2):23-23,59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对其人文价值进行探索分析。坚持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使科技与人文进行良性的互动,高科技与人类社会共同和谐发展,人类才能走向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淳  黄宏  杨国秀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198-199,20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社会价值间接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研究成果的相对性等特点。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体系,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时都是各行其是,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果评价机制,改进现有的评价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3月修订)本刊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旨在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科学与人文及社会科学之间的对话,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根据学界  相似文献   

12.
略论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的要求、方法、内容、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的科研管理工作,很少注意这种不同,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要求,导致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偏差。对此,有必要进行辨析。 计划和学术的关系 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计划,科研管理也是一样。能否搞好科研管理,计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包括具体的项目计划、整体的长远规划,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计划往…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集中地表现为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矛盾。霍克海默尔在他的科学技术观中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问题,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这就告诉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然,霍克海默尔的观点也存在不当之处,这也是需要阐明的。  相似文献   

14.
改变观念创新机制推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258-260
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迅速,但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制约了高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学科建设、评价机制、经费管理等方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合学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前时代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挑战而提出来的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和理论学说。在我看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冲突和危机,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之间的五种冲突,它关系着人的生命存在和利益。如果这五大冲突和危机得不到有效地化解,等待人类的只能是共同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的现状及问题,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遴选出我国在2017—2021年新创办或者更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11种。通过期刊网站、中国知网、期刊微信公众号等采集新刊基本信息、发文量、新媒体使用和开放获取情况等数据,对新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刊发展建议。【结果】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企业是创办新刊的主力军。新刊以季刊为主,也普遍重视新媒体传播,很多新刊来源于创办多年的集刊。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存在地区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均衡、出版周期长、发文量少、国家扶持力度小等问题。【结论】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在优化新刊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国家应该启动新刊资助计划。新刊自身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优质稿件,适时调整出版周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31-234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 注与重视。如何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法律 问题,以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福祉,是生命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最近举行的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本文对主要报告与发言、共识与建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3月修订)本刊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旨在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科学与人文及社会科学之间的对话,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刊根据学界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人文事象的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19世纪末期,由于部分学者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以此为基础的“地缘政治”等观点,使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前苏联在1968年才开始复兴人文地理学.我国70年代以前也将人文地理列为禁区,属被批判的学科之一.二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外人文地理学的“生态论”、“景观论”、“协调论”、“行为论”等理论的创立,使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有了重大突破,对分析解决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区域问题、资源与人口问题以及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人文在古代的融通是朴素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迎来了工业文明。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演化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大战"使科学与人文分隔加剧,但是,走向融通是二者的发展趋向。既坚持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则",又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