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我们回到1950年的那个冬夜--彼时,一支小分队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哈尔丁的带领下刚刚抵达寒冷的阿拉斯加,他们的目的地是毗邻白令海峡的一个因纽特人村庄.  相似文献   

2.
给别人留路     
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到达另一个村庄,如果绕沙漠得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三天便能抵达。但横穿沙漠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3.
RAck  Steres  杨盼盼 《英语沙龙》2009,(8):74-77
意大利五渔村是五座村庄的统称,在热那亚和比萨之间崎岖的海岸线上独占一隅,与世隔绝。随着火车的开通,抵达这片偏僻的意大利里维埃拉才变得便捷起来。  相似文献   

4.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苯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写作者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细  相似文献   

5.
恰到好处的设问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问在何处才是恰到好处,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那么,怎样把枯燥的历史问题表述得让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相似文献   

6.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要3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太危险了,那些试图横穿沙漠的人绝少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  相似文献   

7.
细节很重要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笨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我们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我们独特的生命感受。细节也是个性品格的外显,是深刻体验的馈赠。  相似文献   

8.
往事追忆     
刘煜乔  张婷 《新读写》2020,(2):14-15
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北方一个一丁点儿大的小村庄,“倚角旮旯”这个词仿佛就是为它量身定制的。小村庄的偏、远、落后,用父亲的话讲,是我不能想象的。举个实例,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飞行3小时,再高速行驶4小时,再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颠簸2小时,才能够勉强到达这个小村庄——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巨宝山镇左克村。  相似文献   

9.
作家何玉茹在谈到铁凝的小说《苯花》中的细节描写时说;“我感到,只有到了事物的底部,才真正能够感知这个世界的体温和厚度,同时也真正能够抵达这个世界的彼岸。”细节是对事物底部的抵达。任何一个独特的细节。都是写作个人生命历程的独特提纯,都浸透着作独特的生命感受,细节是个性品格的外显。是深刻体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0.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横穿沙漠,只需要3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溪实在太危险了;许多人试图横穿,却无一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仅指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让我们从一个熟悉的例子入手。 引例 一条小河L的同旁有两个村庄A、B,在河边修一个抽水机站。问,该站应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两个村庄的距离和最短?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被安顿在学校中。怎样的学校才能够真正地安顿儿童?也许,只有学校具有了"家园"的意义,成为存在之行动或生活之方式,儿童才能够被安顿,才能够被召唤来"栖居"和享用,儿童的心灵才能够绽出并生成。学校是一个家吗?学校是否具有家的精神温暖从而值得儿童享用?是否能够使儿童具有自我回归自身的心灵安宁与祥和?学校是否能够给儿童  相似文献   

13.
露水硕大     
露水生于大地间,让人的一生沉浸在一滴露水里。露水长在村庄里。村庄是露水的襁褓。然而,每一个村庄,都是由一滴露水养大的。村庄常说,一滴露水养一个人。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无论高低贵贱,上苍都以一滴露水待之。露水不会让一个人穷困潦倒生活没有着落而活不下去。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抵达孩子的心根,让孩子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这样才会事半功倍。一、激发兴趣,讨厌就是失败孩子们喜欢口语交际吗?通过与他们座谈,我们发现,其实他们都非常欢迎上口语交际课,因为这样的课很轻松也  相似文献   

15.
沙漠之路     
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到达对方,如果绕沙漠走,至少需要二十多天;如果横穿沙漠,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太危险,许多人试图横穿,却无一生还。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几千株胡  相似文献   

16.
走在路上     
从出生到18岁,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小村庄。我家东边有一座50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就可以一览无余。于是我就开始好奇,天的那一边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到更远的地方去。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去上大学,这也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能够登上月球的话,那样的情景会是什么样呢?如果我登上了月球,我会把地球上树木的种子,栽培到月球上。开采新鲜空气,让每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都能够有足够的氧气,这样才能够生存下来。如果我登上了月球,我要在那里建造楼房、饭馆、高楼大厦等其它建筑物,让人们可以长期在月球上居住;我要建造学校让孩子们在月球上学习;我要建造一个游乐场,孩子们在星期天或者节假日可以到那里去玩;我要在那里养许多可爱的小动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9.
“笨老师”会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向学生示弱,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指导者。正是一个又一个“笨老师”的出现,学生才拥有了更多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才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需要“笨老师”的存在,只要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笨一些又何妨呢?本文就从小学教育者的角度对“笨老师”的行为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以切实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剑红 《教学随笔》2013,(20):155-156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包含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因为义务教育要以法律手段来强制实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上学,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意识;第二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的人才都是一个模式。没有主动发展,就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只有孩子有创造性,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才能迎接21世纪经济和科技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