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克伯格成长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无暇顾及孩子,所以扎克伯格在小时候,一直都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网虫"。上学以后,扎克伯格渐渐觉得玩太多电脑游戏不仅对学习毫无帮助,而且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就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学习上。不过在此同时,他开始对另一个方面产生了兴趣,那就是——电脑里的一切是怎么做出来的?小小的扎克伯格开始用仅有的知识,看起了电脑编程类的书籍。  相似文献   

2.
按照美国《时代》杂志的说法,如果社交网络Facebook(脸谱)是一个国家,那它的人口将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国家"。2012年2月2日,Facebook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一旦成功,其创始人扎克伯格账面财富最高可达28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九大富翁。扎克伯格是个顽皮的老板,他在年少轻狂的状态下创业,建造了不同于盖茨的又一套盈利系统。他狂妄、嚣张、玩世不恭,他的下属可以和他疯狂,可以和他谈天说地,可以煞有介事地邀请他喝一杯两杯甚至是多杯啤酒后大骂世事与苍生,但扎克伯格却从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迟到。脸谱名不见经传时,便确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扎克伯格以身作则,每天早到十分钟,这样的制度对于一个爱睡懒觉的顽劣之  相似文献   

3.
扎克伯格的成功源自他宏大的内心。正如《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中所提到的细节一样,他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相似文献   

4.
按照美国《时代》杂志的说法,如果社交网络Facebook(脸谱)是一个国家,那它的人口将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国家"。。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是个顽皮的老板,他在年少轻狂的状态下创业,建造了不同于盖茨的又一套赢利系统。他狂妄、嚣张、玩世不恭,他的下属可以和他疯狂,可以和他谈天说地,可以煞有介事地邀请他喝一杯两杯甚至是多杯啤酒后大骂世事与苍生,但扎克伯格却从不希望自  相似文献   

5.
陆离 《八小时以外》2014,(11):24-25
“饥饿”的扎克伯格 2014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Facebook(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了礼貌的掌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的对话,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糟糕”,但是丰富的词汇量证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他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和妻子那不会说英语的奶奶能够交流,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据扎克伯格自己说,他的中文水准只是在听力上略逊于妻子,当年正是他自己用中文向妻子的奶奶报告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每天都会空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新语言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用一门难学的语言挑战自己。学习中文虽然常常让我感到挫败,但是我从中收获颇丰。语言和其他问题不同,除了反复练习之外别无良方。学习中文还促使我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得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时,扎克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正>扎克伯格的成功源自他宏大的内心。正如《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中所提到的细节一样,他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改编自本·麦兹里奇(Ben Mezrich)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单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就有迎合好莱坞各种偏好之嫌。  相似文献   

7.
邢婷 《高中生》2013,(19):50-51
19岁小伙儿耿杰从来没想过要成为未来的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或马云。他只是喜欢电脑,想让自己"玩得开心"。在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玩兴不减的他居然玩出了名堂,创办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软件教学网站,就连网站名字"开心电脑网"都被他冠以"开心"的标签。截至目前,该网站的注册用户已近10万人。  相似文献   

8.
陆离 《当代学生》2016,(Z1):19-20
2014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礼貌的掌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里,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  相似文献   

9.
陈晓 《学前教育》2023,(12):12-13
<正>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还没满月的时候,就给她看量子力学的绘本。很多人感到很好奇:孩子这么小,能看懂吗?扎克伯格的回答是:“我在这个阶段想要教给她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好奇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让科学启蒙如呼吸一样自然,是父母送给孩子当下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下旬,南京女孩陈小姐与拥有187亿美元身价的“脸谱”老板扎克伯格,在美国举行婚礼的图片在网上一出现,短短3天点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这些照片的拍摄者赵美做梦都没想到,她仅仅将其上传到一家“图片银行”里,一下就赚了10万元。其实这都是“图片掮客”柴继军的功劳,他创办了一个图片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网络》2014,(5):26-27
正看过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或者关于他的电影,作为史上最年轻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马克·扎克伯格在大学宿舍创立Facebook,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让众人知道了他。但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谁将是下一个冒出地平线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今天这个技术DIY的时代,一些年轻人在大学宿舍里创业,谁会成为下一批掌控着公司数百万美元的年轻企业家,在未来建成像Google一样的伟大公司。谁会是下一个扎克伯格?下面几位都是很强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2.
“我经常看电视节目,但就是没在电视上看过。”一项针对今年美国大一新生的调查显示,纸质飞机票和电视,已成为他们眼中的历史遗物。这是主持人芮成钢的一条微博。与此同时,豆瓣上有447人加入了“不看电视小组”。皆因电视被贴上了弱智的标签。《纽约生活》杂志发现,包括扎克伯格、安吉丽娜、麦当娜等名流都曾称:我家没有电视。其实,在中国早有精英发表过类似言论,他的名字叫钱学森。  相似文献   

13.
速览·环球     
《八小时以外》2013,(4):16-17
盖茨与扎克伯格呼吁:重视编程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呼吁学校鼓励更多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以解决美国的工程师短缺问题。美国50个州中有41个州没有将计算机科学列入毕业学分统计范围,只有10%的学校提供计算机科学课  相似文献   

14.
正"你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你将要居留的世界。"——扎克伯格人到四十,同学家的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了,而我才做起了爸爸,有时难免有"晚了"这样的感慨。但有所失必有所得。现在的我,父性更加醇厚,父性更好地觉醒了。想想如果是20多岁就有了宝宝,自己还没有真正成熟,那时做父亲,也会稀里糊涂的。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他写了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傅雷家书》,用186封书信,跟儿子谈艺术,谈人生,"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相信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父亲都会被他那伟  相似文献   

15.
爱与责任     
前些日子,脸书CEO扎克伯格和妻子普里西拉·陈写给他们刚出生女儿的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信,刷爆了朋友圈。他们在《致我们的女儿》中写道:我和你妈妈直到现在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你所带给我们的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你的生命充满希望。我们希望你健康快乐地尽情探索生命的旅程。你给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今年年初,《财富》杂志公布了40位40岁以下的富豪,候选人在2009年1月1日年龄不得超过39岁。在这份榜单中,有我们熟悉的布林、佩奇、扎克伯格和伍兹等人,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天才交易员阿诺德等人。中国有两人上榜.分别是马化腾和彭小峰。我们选出前十名和马、鹏二人的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学习之友》2017,(1):21-22
不管是乔布斯也好,盖茨也好,还是创建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好,都是辍学创业的时代英雄。在他们榜样力量的感召下,美国精英大学中掀起了一小股辍学潮。媒体曾报道,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几所顶尖学校,辍学的人数都在增加。有人本能地担心:现在的孩子被钱烧得都不能安心读书了,好像一切都是个钱字。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公布了他的新年计划——学说普通话!本来以为小扎是因为被爱情冲昏了头(小扎的妻子是中国人),哪晓得,2015年10月,当小扎用流利的中文在清华大学做中文演讲并在接受采访时谈笑风生的时候,全世界都惊呆了!扎克伯格每年都会发布新年计划,例如"今年我将挑战跑完365英里",又例如"开发电影《钢铁侠》中的人工智能助手的类似产品,协助我控制家庭环境"。与小扎"学中文"、"做跑男"、"开发机器人"的新年计划类似,我们都制定过诸如"要减肥"、"学英语"、"留长发"、"追到喜欢的人"等一系列让人兴致勃勃的计划,可是最终,那些豪言壮语都在日积月累的光阴中随风飘散了。  相似文献   

19.
岑嵘 《大学生》2014,(17):43-43
正大学需要故事,流传度广的往往是与大师、名师相关的小故事。让我们看看经济学家们在大学校园里是如何跟同学们过招的。电影《社交网络》中,几个哈佛同学认为扎克伯格的网站抄袭了他们的创意,是个山寨货,告到了校长这里。校长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知道他们无非是出于嫉妒,于是打发他们走。几个同学讨个没趣,便指责校长在专利法方面不够专业,校长勃然大怒说:"我的上一份工作是美国财政部长。"这位校长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担任过美国财长,  相似文献   

20.
<正>从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中勾勒出的电子绿洲,到斯蒂芬森《雪崩》里赛博朋克式的虚拟身份,再到扎克伯格和马斯克之于元宇宙的针锋相对,虚拟现实不知不觉地成了一个从无名小卒到科技大牛都在“蹭热度”的当红概念,似乎明天大家就可以戴上VR眼镜,将意识上传至网络,在元宇宙里大显身手。本文旨在给那些为虚拟现实“发烧”的人们浇一桶冷水:事实是,你想象中的那种虚拟现实没那么快会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