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天,班里有个同学摔坏了另一个同学的钢笔,被摔坏钢笔的同学要他到老师那里去讲理,他气呼呼地甩出五元钱:“我有的是钱,赔你就是了,还到老师那里去干吗!”这使我很有感触,于是我便注意观察本班学生,发现了不少情况:有的同学经常向家长要钱,而家长对他们则有求必应,有的同学当众炫耀他家钱多而看不起生活较困难的同学;有的女同学把不少精力化在穿着打扮上,在一个月中竟穿出六、七套不同式样的衣服。  相似文献   

2.
在我幼稚的童年里,有许多难忘的事,可是有一件,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那是一个夏天。一天,我在家里觉得又闷又热,就把我的一个小钱包拿出来,这个钱包很精致,里面有好几十元钱呢,我得意地数起钱来。突然听见了门铃声,我就顺手把钱包扔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上海白领梅小姐2011年2月10日丢失钱包,内有身份证、保险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随后,她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一位先生捡到了她的钱包。梅小姐感叹"还是好人多",打电话过去联系这位先生时,却被对方索要100元钱作为报酬。最终,梅小姐还是花了这笔钱,但她感到困惑:"我弄不明白,沾  相似文献   

4.
来信一:我是一名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成绩一直在班上保持前三名。可最近半年来,有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是读书,还是打工?因为我看到我们村有的孩子花了家里很多钱,读完大学后,却找不到工作,心里就觉得“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相反,在我们村还有些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每年还能挣不少钱回家。我很想读书,可是,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办?来信二:我是初二的学生,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在暑假里就到处“打工”挣钱,开学后大家聚在一起比谁挣的钱多,根本没有心思读书。有的同学竟然为了挣钱,就此脱离了学校外出…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1,(12):68-69
现在有些中小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节日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感恩节等“洋节”。比如每到圣诞节,很多同学早早购买许多圣诞贺卡或积极准备开圣诞聚会.有的老师还亲自带领学生制作或组织活动.还有许多同学花天价买很多“平安果”送老师送同学.还有的同学因无钱买圣诞树就去破坏校园或公共场所的树木……每到愚人节.  相似文献   

6.
最近给学生讲《成本会计》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做习题时发现,很多同学都卡在了分配率上面。虽然上课时,大家好像都懂了。但到做习题时,却又转不过弯了。后来想了些办法,感觉效果还不错,心底窃喜。独乐不如众乐,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步:浅显易懂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枯燥的公式。首先,我们忘记在做会计学习,而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请三位同学起立,说:"如果这三位同学为了改善伙食一起花2元钱买了1斤面粉,李想做包子,张想做馒头,王想烙饼,王说饼要烙得大,拿走了半斤面粉;张说馒头比包子用面粉多拿走了3两面粉;李用剩下的做包子。这样,大家觉得这个钱他们应该怎么分比较合理。"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一下子就答出来了:先算出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 《少年月刊》2012,(Z1):11-14
同学们,经过愉快而又充实的寒假,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龙骑士听说,有的同学利用假期,预习了新学期的课程;有的同学在假期外出旅游;还有的同学干脆窝在家里,把想看的电视剧一次看过瘾……大家的假期生活,可谓五花八门,精彩纷呈。虽然假期生活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我相信同学们都一样,那就是,你们的钱包都变鼓了!嘿嘿,别笑,我说对了吧?龙骑士可知道大家在新年里美美地挣了一笔压岁钱,现在正计划着怎么花呢,是不是?好,那先别急着打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听听这几位同学的建议,看看会不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班级里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尽管是一元钱,但在我眼里,却非同小可。我给孩子们讲了关于小偷的故事,我告诉他们,很多小偷是从偷一块橡皮开始的。尽管我说得有理有据,有的同学听了还瞠目结舌,可一元钱毕竟丢了。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一同做一个实验,等待这一元钱回来吧! 我请一个同学换回十元零钱,并把它们放  相似文献   

9.
<正>三月是个好月份呀,并不是因为开学(打住,伤心事不提),而是因为刚刚经历过春节,同学们大部分都钱包鼓鼓的。不过再过段时间就不一样了,有些同学的钱袋已经瘪了,再度赤贫;有的还能细水长流,有点余钱;有的却奇怪地越用越多,变成小土豪。有句俗话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虽然咱们学生党手里不会有太多的"财",但蚊子虽小也是肉啊,不好好地计划计划怎么行?  相似文献   

10.
同学:哈,每个月有了一笔自己支配的“银子”,我的钱包我作主!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何况生活好了,更应该多给孩子点零花钱、生活费,不让孩子受我们当年那份儿苦。从小学升入中学,父母给的零花钱的数目也跟着升级了!无论是住校的还是走读的,谁的口袋里没有几个由自己支配的“铜板”呢?于是,校园外的小吃摊、礼品店、网吧有了我们流连的身影和解囊的慷慨,同学生日有了热闹的PARTY和生日礼物……伸手要钱,转背挥手花钱,我们以为自己不过是钱流通的一个中间站,却不知道会花钱、管钱,也是一种生活的技能……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习生活,从钱包开始。  相似文献   

11.
你是否注意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同学,有的同学有一大群朋友,课间他们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有的同学却受到冷落?那些"小太阳们"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闪光点如此吸引别人?听了大家的发言后,也许你就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2.
当今财富社会,大家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父母们却往往犯着一些致命的理财错误——避而不谈许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说起钱来会不由想到一个词"铜臭气",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总是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他们钱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家  相似文献   

13.
大耳朵热线     
不要盲目追星我们班的同学喜欢看电视台歌手比赛的节目。节目不断要求观众为歌手投票,有的同学用家里的电话投票,有的同学上网投票,花了不少钱。他们这种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4.
木落雁南渡     
<正>一片已经枯黄得脆生生的叶子,起初还有黑焦的叶柄顽强地勾住树枝,但终于奈何不了执著的秋风,颤了两下,从枝上跌了下来。虽然还没上课,同学们却已经不约而同地躲在教室中了。有几个同学正分发着试卷。有的同学按着桌子,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发试卷的同学,好像在说:"有没有我的试卷?我在这儿,在这儿。"有的同学坐立不安,抽空儿一个箭步冲上去,从一个发试卷的同学手中随便抢过几张试卷,"好心"地说道:"我来帮你发!"还有的同学一看到周围有同学拿到试卷,就伸长了脖子,探头看看,随后东张西  相似文献   

15.
据同学们所说,钱不够花的原因:第一是买烟浪费钱,有的人烟瘾大,烟的档次一般在金芙蓉以上。第二是上馆子花钱,同学过生日,或有什么其它喜事,吃上一桌,至少要花100元。第三打台球、玩游戏机浪费钱。这类活动容易上痛,恨不得天天打,这样一天也需三、四元,一个月下来要100元左右的钱。平时再大方一点,如上街可以步行,却要坐三轮车,可以坐公共汽车,却要“打的”等。装在荷包里的钱,不知不觉地就用光了。据我对同学们的了解,我班上的平均消费水平在250元左右,最高的每月350元,最低的每月120元。那只有120元钱的同学,只能吃饱…  相似文献   

16.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7.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18.
正方:我认为同学之间互赠礼物是对的,如果是自己做的,更可以表达同学之间的真情和友谊,我提倡自己做礼物送给别人。反方:我认为同学之间互赠礼物是不对的。因为买礼物需要钱,可大家没有赚钱,只是花父母的钱,父母辛辛苦苦赚钱多不容易啊!而且互赠礼物还会形成攀比风,举个例子,如  相似文献   

19.
"揪辫子"指的是嘲笑、指责别人的缺点.在日常生活中,"揪辫子"的事估计谁都干过. 在学校里,大家人前背后说说别人的缺点,或认定一两个被"公认"有某方面缺陷的人,比如哪位同学比较胖啦,哪位同学口齿不清啦等等,下课时其他同学就经常围住这一两个同学,取笑取乐. 这看来再普遍不过的"揪辫子"行为,其实危害不小!被取笑的同学当然痛苦不堪,一开始跟老师说说,老师最多批评一下那些同学,但法不责众,被批的同学根本不当回事,一回头又被盯上了;跟家长说吧,又怕家长去学校跟老师说,不仅没什么用,还会扩大影响,多一项给同学取笑的由头.所以被取笑的同学往往只好表面上认了、忍了,但内心的压抑却与日俱增.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那旬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的同学在被同学嘲笑中变得自我否定、内向、自闭;有的却相反,攻击性在压抑不住的一刹那一触即发,马加爵就是一个极端而又很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谁都知道,美国是最有"钱"的国家,可美国孩子花起钱来,往往却不象有的中国孩子那么"大方"、随意,甚至不顾一切,他们对"钱"的理解也比中国孩子深刻得多,这得益于美国家庭早期的"金钱教育"。其一,教孩子如何使用钱。在美国,许多家长都把教孩子如何使用钱作为必修的一课。教育孩子多是从使用零花钱开始的。具体指导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等。同时,家长尽可能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额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过程,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