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乃是哲学之扬弃意义上的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具体说是实践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剔除了传统哲学的独立科学的形式,在研究现实世界的历史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时期,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当时的历史特点,在建立自己新的世界观时“他们所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阐明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发展道路时指出:“即使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①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对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走了与恩格斯所指示的相类似的道路。 王夫之在其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踏踏实实地躬身于教育实践,而且把教育活动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教育思想史结合起来,从老子“无”的世界观到宋明理学中的唯心…  相似文献   

4.
被恩格斯称作“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重置,恩格斯这样称呼他和马克思的哲学并无不妥,问题是对自然观具有浓厚兴趣的恩格斯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引来众多争议.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这项研究不仅没有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重视,而且遭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质疑.解析这个问题,需要理解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以及历史辩证法的关系,需要分析晚年恩格斯界定的哲学的最后存在样态意味着什么.恩格斯以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替代包罗万象的旧形而上学,并将哲学的应用论域融入历史科学.后者已经在当代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证实,而前者等同于追问“哲学是什么”,值得每个哲学研究者终生探索.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晚年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熠熠闪光的思想宝库中,恩格斯提出和论述了一些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科学阐明了国家和法的起源、本质和历史命运的观点,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平等义务观念,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方法论.晚年恩格斯法哲学革命的科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恢复法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揭示了法的社会本质并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实质和科学实践观理论意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因而也是错误的理解,实践超越论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唯心论和唯物论等理论上的对立在理论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和超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唯物唯心之上的实践哲学,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而是相反,生活、实践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因而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点的唯物主义,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为特点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所以,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曲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原意,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曾被列宁称为“十分明确而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在这本书中,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科学地总结了以往哲学发展的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吸纳德国古典哲学总体观念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范畴体系(由系统到总体)和总体观,它们对深化发展辩证的总体自然观(形成总体物质自组织原理),发现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列宁在历史新时期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重大发展都离不开总体方法论的深化发展,这一总体观与时俱进,在全面概括宇航时代,信息高技术的最新成果中为全球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现代辩证法的信息网络化创新确立了时代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历史的发展中,道家思想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领悟,在哲学史上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把道家思想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效地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同一是辩证逻辑中最基本的问题,它涉及到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和唯心主义辩证逻辑、及其辩证逻辑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具有辩证逻辑本质规律的特征。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应论述,在新的时期,对三者的同一做出了新的阐释,对一般哲学形态的辩证逻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妙玉 《高教论坛》2005,(6):119-121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安专业实际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为此从唯物辩证い法的理论体系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刑事侦查活动的指导,由此概括出刑事侦查活动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践方法从哪里来?明确的答案是,从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来,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中来。然而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是否就是同一种方法,披此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为此强调在真正的意义上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感性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斯大林在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成果基础上,把唯物辩证法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这一概括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次较完整的表述。由于受时代和他本人的局限,斯大林的辩证法四个特征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在评价斯大林的辩证法四个特征时要用科学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总体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众史观为出发点的人民战争论、实事求是的军事认识论、战争中的主体能动性理论和以弱胜强的军事辩证法,构成了一幅军事哲学的生动图景.对这幅图景进行总体性描述,全面展示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唯物辩证的军事哲学观和军事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正确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与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把辩证法与高校的审计工作相结合,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将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审计实践能力,促进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坚持了唯物论,还高扬了辩证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唯物辩证法的杰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系统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过程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依附和利用大自然、无限度地掠夺大自然到寻找途径、恢复生态平衡的三个时期,出现了解决这种关系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然而都忽略了客观过程的辩证法,不能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不是生态学家,在这方面未留下系统的论述,但其理论中关于自由、实践的观点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哲学思路;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为人与自然合理关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