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摩擦力的计算分成两大类:一是求相对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二是求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可通过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摩擦力.一、求相对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例1如图1所示,用F=10N的力拉一重40N的物体,物体没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若改用20N的力来拉该物体,仍未动,则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应为.分析:首先要明确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右的拉力,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其次抓住本题中的关键词“没动”,即物体处…  相似文献   

2.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分析物体受力要注意力的性质,分清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同的产生机理.弹力是施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簧的弹力符合胡克定律f=kx,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难点,分析物体受力时要特别注意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涉及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热点.要正确分析摩撩力.需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进行综合考虑,当影响摩擦力的一些条件发生“突变”时,摩擦力也可能随之改变.这类“突变”问题归类讨论,有助于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近年来,对摩擦力的考查出现了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摩擦力的方向,有相对性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里的“相对”是指相对于提供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无论相互接触的物体如何运动和受力,都应该选择施力物体为参考系来讨论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中原  朱敏 《物理教师》2010,31(8):51-53
大家知道要产生摩擦力应具备3个条件:(1)要有接触、有弹力;(2)接触面要粗糙;(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根据第3个条件摩擦力又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要有摩擦力的存在,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  相似文献   

8.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力的现象.它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相到挤压、又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的物体之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又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了解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很有必要的.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安排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研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踉哪些因素有关.为了加深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我们从两个方而去进行讨论.一、分析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任何物体表面都不可能绝对光滑,都是凸凹不平的.如图1表示,当物体接触…  相似文献   

9.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对于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性质和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不少学生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摩擦力的关键是:首先在于认识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其次,在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时,应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而不应仅凭感觉和经验来判断.笔者根据学生理解摩擦力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现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等),再分析主动力(如已知拉力),然后是弹力(支持力、压力等),最后是摩擦力. 场力和主动力是必然受到的,而弹力和摩擦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已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若受到的场力和主动力不能使物体的合力为零,则应考虑弹力,假若分析弹力后合力还不为零,那么物体肯定受到摩擦力.  相似文献   

11.
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物体受力分析入手. 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状态如何改变,关键是分析清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下面我们以几个例题加以说明.1倾斜传送带上物体运动情况 [例1]静止的传送带上有木块正以速度υ0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启动后木块滑到底部所用时间t与传送带不动时所用时间t0相比较谁大谁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 解析:(1)向上启动:在传送带上的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由于传送带静止…  相似文献   

12.
浅折摩擦力     
一、摩擦力存在的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是粗糙的;3.物体间要相互挤压;4.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说明:要发生相对运动是指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二、摩擦力的方向1.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是由两物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的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许多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往往只限于平面运动情景,往往是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静止的简单问题.对于因转动产生的摩擦力感到很陌生,下面分析几例。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理解模糊,处理有关摩擦力问题时感到困难.为此,笔者认为摩擦力教学中应抓基础,抓根本,形成明显的思维线索,突出如下教学要点.一、要讲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学生尚能熟练地背诵什么叫摩擦力,但忽视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全面认识摩擦力的关键,我们只有将此讲清楚,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被动力是相对于主动力而言的.主动力的大小与方向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其它的力的作用无关;与物体作何种性质的运动无关,如重力、电场力等.被动力则由主动力与物体的运动性质共同决定,如弹力、摩擦力等.它们通常要借助物理规律,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建立与主动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出其大小与方向.如果仅凭“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6.
在“摩擦力”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对“摩擦力”这个物理概念理解不准确,没有抓住物理概念的特点,忽视了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忽视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如有学生认为: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2.“在任何情况下,静摩擦力皆可由公式fm=μ0N求得”,“静摩擦力总是在物体静止的条件下产生的”;3.“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只能对物质体作负功”等等。这说明对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同学们还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下面我们对摩擦力作详细的讨论。一、物体间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解析:A图中物体是静止的,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不受摩擦力:B图中的物体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C图中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B、C中的物体受到摩擦力;D图中的物体向右运动,受到摩擦力.应选择A.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其中,“物体”指摩擦力的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种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机理是不同的.要注意线绳形变产生的拉力沿着线绳的收缩方向,面与面、点与面接触处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若为曲面则垂直于切面),点与杆接触处的弹力垂直于杆.要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两接触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要注意正确理解胡克定律f=kx和摩擦定律f=μΝ的含义,要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需要利用物体所受其它力的情况,依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来确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与运动相关的题型,一般都离不开对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的求解和判断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 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相关平衡问题 1)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就是静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静摩擦力的平衡其大小和方向受到运动趋势的影响,且存在最大静摩擦力的问题.当物体相对于某一物体有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