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村级图书室建设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村级图书室是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 ,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中最基层的一级。普及村级图书室对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生产力 ,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蒙阴县 2 0 0 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表彰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农村图书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该县自 1995年以来 ,借助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契机 ,加大对村级图书室的建设力度 ,全县有 5 0 0个村建起了图书室 ,占应建总数的 85 %以上 ,其中一类图书室 14 3个 ,二类图书室 10 6个 ,三类图书室 2 5 1个。这些村级图书室工作的开展 …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界》2001,(2):53-54
据媒体最近报道,山西省某村,由省扶贫工作队捐赠建立了一个有万余册图书的图书室,当扶贫工作队撤离不久,村民立即将此万余册书瓜分,作废纸卖掉,得320元.一个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图书室旦夕间便化为乌有.此事披露后,引起了众多媒体关注,纷纷发表评论,大都是’批评农民目光短浅”;“农村党组织没有管好图书室”……2001年2月20日,《中国文化报》刊出了此图书室邻村的一位农民的来信.在信中,他谈到农民卖掉这些图书的原因:1.捐赠的图书适合当今的农民阅读的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3.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基层文化的重要基地,既担负着领导、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任务,又肩负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的职责。本文结合墨江县新安乡文体站图书室的现状,分析、研究、探讨了不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农民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为农民服务的乡镇图书馆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个以县馆为中心的乡镇图书馆网络已初步形成。以江苏省为例,11个市所属64个县(市)的1865个乡镇,已建立图书室1587个,普及率为85%。藏书总数290余万册(每馆平均1827册),年购书总经费76.3万余  相似文献   

5.
罗志明 《图书馆》1989,(2):56-58
加强乡村图书室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加强乡村图书室建设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正在实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战略转变。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几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也好,开展多种经营也好,保证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也好,样样离不开科技。而乡村图书室乃是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和造就乡土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有的农民借阅《养鱼手册》,学会了科学养鱼、鱼病防治的实用技术,产量成倍增长。有的农民借阅《柑桔栽培技术》、《蘑菇  相似文献   

6.
信稿摘登     
自从中央提出关于“坚持国家办、集体办、更要扶持和鼓励农民自己办文化设施”的方针后,农民自办的图书室不断涌现。这些图书室一般都有一二间房子,二三十个基本读者,四五百本图书,并具有管理人员固定,阵地落实,经费有来源,易于巩固的特点。农民自办图书室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社员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如我县马安公社旧粮洲大队位于江心洲上,距县城和公社都有十几华里,因隔江渡水,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群众盼望,我们也有过设想,几经折腾,终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如愿。实现生产责任制后,这个大队的共青团员刘高,自己筹资办起了图书室,订了四份报纸,购书五百多册,每天接待读者一百多人次。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1978,(5)
保靖县图书馆水田区分馆予1977年建立,一年多来,分馆辅导所属各社队建立图书室,开展图书活动,交换和调济各图书室之间的图书,使这个苗族聚居的地方,图书室有很大发展。现在水田区除了每个公社都办有公社的图书室外,还建立了五十三个大队图书室和五十九个生产队图书箱。总共藏书一万八千多册。达个地区图书室办得  相似文献   

8.
上高县锦江镇“石湖科技图书室”于2003年3月份正式成立。为了筹备好此图书室,县图书馆馆长不辞辛苦协助拉赞助。获得各有关单位的损赠图书1500余册。县图书馆在自身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经费精心购买科技图书500余册连同书橱,书柜一并捐赠给该图书室。同时,又派专业人员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编、登录,做到规范有序的管理图书。并将该室定为图书馆的重点辅助点,定期为其轮换新书,适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使该地农民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新型农民。目前,该室拥有藏书2000余册,报刊80余份,吸引了不少农民朋友,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较好地丰富了他们…  相似文献   

9.
消息动态     
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图书室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这一事业是完全必要的。我国是一个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的国情决定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乡村图书室,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鼓励农民自办家庭图书室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农村家庭图书室是县乡(镇)图书馆的补充和得力助手。县馆虽然努力把工作雨点放在为农民服  相似文献   

10.
认真抓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办好图书室,为回乡知识青年提供学习条件,帮助青年农民安心农村,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生产技术等有用知识,使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健康成长。大队党支部认为,近几年回乡生产的初、高中毕业生较多,这些青年一般思想单纯,上进心强,求知欲望高,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大有培养前途的农业科学生产的接班力量。积极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好条件,是农村社队智力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党支部曾几次召开支委会研究为青年办好图书室的措施,把大队部旧房子修整了一间,作为图书阅览室。开始资金不足,购买图书数目有限,就发动团员、青年为图书室捐献了一百二十五册,一年多来,  相似文献   

11.
湛江港务局最近开展了基层图书室总结评比工作,经过一天半的互相检查,总结评比,在全局的十六间基层图书室和十五间中队级的图书阅览点中评出了一区、二区、三区、科技处、船队、港二中以及一区机一队、机二队、机修队、供电队等九间图书室(点)为先进基层图书室文心、张英兰等十三人为优秀图书馆管理员。  相似文献   

12.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基地,既担负着组织、领导、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任务。又肩负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职责。为此,红塔区图书馆以标准文化站、室建设为契机,来“加强乡村图书室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通过发展乡镇、农村图书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工作思路是积极可行的,其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集贤县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八日至十日在县图书馆召开了全县图书室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一百一十二人,县委副书记李瑞千同志到会就搞好基层图书室建设和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讲了话。会议期间,升平煤矿、丰乐公社、永丰大队等八个单位代表介绍了办好图书室,开展群众读书活动的经验,并参观了奋斗大队、双胜大队和县食品公司等七个图书室。会议最后由宣传部副部长杨小源同志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出版要闻     
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开展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在全国已实施三期,援建城市社区3.8万个,使亿万居民受益。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国组委会于2006年2月27日印发了《第四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方案》。《方案》指出,第四期援建目标是:截至“十一五”期末,每年援建5000至7000个城市社区图书室,3—5万个农村图书室。力争五年内完成所有城市社区图书室和1/3以上的农村图书室的援建工作。为切实做好互联网站管理工作,加强互联网管理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建立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现代农民教育与村级图书室的内在联系,说明村级图书室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高现代农民素质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阐述了现代农民教育与村级图书室的内在联系。意在说明村级图书室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高现代农民素质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17.
乡镇图书室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促进农民智力开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正如许多有识之士为公共图书馆事业萎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科学热”的出现,重视图书馆的领导越来越多,双牌县委书记唐治帮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唐治帮,作为一个县委书记,要抓的事是较多的。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区区图书室。他说:“农村图书室是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农民迫切需要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必须解决他们看书难的问  相似文献   

19.
按照党的三中全会精神,为了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开发广大农民智力资源的宝库,在兴办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的同时,积极地、稳步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图书室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的迫切要求和加快发展窕业的迫切要求。本文拟结合自己三十年来做农村图书室工作的实践,就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图书室工作手册》(麦群忠编)最近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富有时代气息、通俗、实用,是该书十分显著的特点。农村图书室是农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村文化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农村图书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图书室管理人员迫切渴求学习有关农村图书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农村图书室工作手册》的问世,适应了社会这一需要,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是“雪中送炭”。在此之前,尚未见有正式出版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