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X射线衍射法对煤气厂的转炉赤泥及失效赤泥脱硫剂的相变过程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炉赤泥脱硫过程的机理,为赤泥脱硫工艺的改进和控制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赤泥中的碱性成分,采用胶砂强度实验法将赤泥、石灰组合成赤泥基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泥-石灰体系与矿渣组合在碱激发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实验证明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20%时,随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15%时,随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达25%时,强度依然和碱矿渣水泥相当.对碱激发赤泥基胶凝材料浆体的SEM分析表明,赤泥、石灰完全参与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运用X-衍射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的矿物组成;采用差热-失重综合热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物理化学变化;依据综合热分析,分别采用500℃、620℃和703.7℃对赤泥进行了煅烧处理,处理后的赤泥分别以不同的掺量掺入水泥中制作标准的胶砂试件。试验结果证明620℃煅烧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好,掺量可以达到30%;500℃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差,最大掺量仅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4.
根据堆放场底部铺设赤泥加石灰垫层和防渗膜的工程防渗处理措施,探讨了赤泥渗滤液的日实际渗透量以及该区域地下水对赤泥渗滤液的日最大允许入渗量。讨论了该防渗情况下,堆放场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赤泥大规模综合利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它的综合利用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赤泥制备免烧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文章主要介绍了利用赤泥制备免烧砖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均匀设计,研究出赤泥含量、添加剂含量、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等4个因素对赤泥烧结砖显气孔率的影响依次下降,据此构建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式,并对回归方程的效用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探索高温焙烧拜耳赤泥后通过磁选提取铁精矿粉的工艺条件入手,试验以某氧化铝厂的拜耳法赤泥为原料,以某钢铁厂的喷吹煤粉作为固体还原剂,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团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还原焙烧,继而磁选出铁精矿.通过精矿和尾矿分析,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简要叙述了炼钢厂赤泥用于焦炉煤气干法脱硫的试验过程及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脱硫效率显著、可用于焦炉煤气脱硫。  相似文献   

9.
以赤泥、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赤泥、矿渣和粉煤灰的最佳配比.当赤泥与粉煤灰比例为3∶1、矿渣的掺量为40%、12%硅酸钠促硬剂为0.12A、减水剂为0.7%时,所制备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用蒸压养护制度可得出性能最优的碱激发胶凝材料.赤泥-粉煤灰-矿渣碱激发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抗冻性能;吸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泥、净浆试体、胶砂试体Ⅰ (灰砂比为2∶1)、胶砂试体Ⅱ(灰砂比为1∶1).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生成了大量的铝硅酸盐和钙硅酸盐的复合反应产物,如:莫来石(K2O·NaO·H2O、Al6Si2O13)、托勃莫来石和C-S-H、C2-S-H凝胶产物等.该类材料不仅具有类似有机聚合物的完整岛状结构及链状结构,还能与矿物颗粒表面的[SiO4]4-和[AlO4]4-四面体通过脱烃基作用形成化学键;来源于原料中Ca(OH)2的C-S-H凝胶多生成于水泥水化的C-S-H凝胶孔隙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密实度,是其获得高强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结合作者多年的化学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氧化钙、氧化镁在孰料和赤泥中含量测定方法,详细的归纳了此种方法的分析步骤、计算方法.本方法已经多年的实践,在生产中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这些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及其经济价值,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岳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岳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岳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肥料效应模型试验方案,在熟红黄泥土上进行春玉米N、P、K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P、K施肥比例和用量对春玉米产量有直接影响,其中氮肥施用量影响最大,3种元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N>K>P。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既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调查本地高校对云南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红色文化传承情况,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为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从加强学生红色文化认知教育及加大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