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十冬腊月.寒意正浓。若是此时身处于温暖的池水中.烟雾缭绕.天人合一.该是何等的惬意……没错.这就是日本得天独厚的“汤文化”。群马县的革津温泉不仅是日本温泉中一等一的上品.也是日本最古老的温泉之一。日本草津温泉最早发现于1193年,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水质矿物质含量丰富.以其神奇的治病功效和较高的水温闻名于世.先前每位汤客只能泡上短短的几分钟.因而有“药出汤”和“时间汤“之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学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第68条规定,“设置研究生院的大学,可以根据监督厅的规定,授予博士、硕士及其它学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是说“博士、硕士及其它学位”,但实际上日本的学位只有博士和硕士2种,学士只是授予本科毕业生的一种称号,法律上不承认它是一种学位。  相似文献   

3.
潘洁敏 《文教资料》2011,(29):96-98
“和”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儒道禅三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大和”、“空无”。重新审视、析解东方的和谐美,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繁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日本茶道中的“和”为中心展开研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完整、成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道.它对荼道形式和禅的教义的重视远远胜过对茶汤香味的追求。日本茶道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是日本人表现其民族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本文通过对茶道各元素的分析.探讨中国和谐思想在日本茶道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的姓     
据研究,日本拥有30万之多的姓氏,而一般平民拥有自己的姓只不过130年的时间。日本人的姓氏字数不等,发音书写复杂,甚至还出现了诸如“一”、“小鸟游”这样的珍稀姓氏。可以说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的姓氏文化是绝无仅有的。其姓氏之多、姓氏之难、姓氏之怪即使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现代日本社会,其姓氏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姓氏的使用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的姓     
据研究,日本拥有30万之多的姓氏,而一般平民拥有自己的姓只不过130年的时间。日本人的姓氏字数不等,发音书写复杂,甚至还出现了诸如“一”、“小鸟游”这样的珍稀姓氏。可以说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的姓氏文化是绝无仅有的。其姓氏之多、姓氏之难、姓氏之怪即使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现代日本社会,其姓氏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姓氏的使用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美国奶粉     
这是前苏联著名漫画家叶菲莫夫1946年创作的漫画“美国奶粉”。画中身穿和服的“美国大兵”独坐在日本岛上.左手拿“美元奶粉”灌仍保持着军国主义情结(左手拿军国主义大旗,右手拿刺刀)的小日本。日本投降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民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美国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相似文献   

7.
出售贫穷     
“贫穷”一直作为缺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可是,这里的人们用于摆脱贫穷的恰恰是贫穷。在日本的白库县,有一个叫丹波的村子。当整个日本都普遍富裕起来的时候,这里依旧贫穷——土地贫瘠.物产贫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这里的人们焦灼,可又苦于脱贫乏术,于是,向全社会征集致富良方。一些有识之士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出售物产和资源换回生活所需。可问题是,这个村子除了贫穷和落后,无以出售。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屡获诺贝尔奖不是偶然的,是日本“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正确国策的有力体现,是日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好诠释。日本人屡获诺贝尔奖给我国高等教育以多种启示,我们应认真地学习和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务实的态度.经过不懈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最终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9.
为追求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独有的排他性垄断权利和利益”,日本自日俄战争前后始,先后与英、法、俄、美,尤其是俄国签订划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利益范围”的条约,形式上获得了国际社会对日本拥有所谓“满蒙特殊利益”的承认。九一八事变前后,以信夫淳平为首的日本御用学者将“特殊利益”与“特殊权利”合称,“制造”出“满蒙特殊权益”一词,以此渲染日本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不同于一般或共同“条约特权”的特权。将“特殊权益”所在地等同于“特殊利害关系地域”,再等同势力范围(利益范围),就是信夫淳平自洽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图1的恐龙是“中国”,正在锯它的尾巴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已锯断的尾巴放在一个标明有“东北数省”字样的篮子里。图2的军人注明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脚下踩着的两人分别是“日本”和“中国”。  相似文献   

11.
朱舜水其人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中曾回忆道,自己从日本东京到仙台学医时,途经很多驿站,但其名称大多忘记了.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为什么会记得“水户”呢?显然与这里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之地有关。事实上.鲁迅先生还曾前往朱舜水之墓拜谒。那么,朱舜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前往拜谒其墓.并印象深刻?近日,笔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一些有关朱舜水的情况.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双周犀利事     
与GOZO携手演绎80年代经典风格 今次为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日系品牌Gozo。以日本东京街头的年轻族群为主.整体设计风格以“运动’、“轻松”及“活泼”为调性,偏离传统与前卫,拥有自我主张的新世代族群,在“GOZO”的时尚衣橱中轻松享受穿着的乐趣,依个人的喜好重复搭配展现出拥有自我风格的百变造型。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对“和”的精神十分推崇。日本民族自称为“大和民族”可能与推崇这种精神有关。这是“和衷共济”的“和”,它要求集体成员对集团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而不是半心半意;“和”要求公司员工协调默契的配合。这也是“和为贵”的“和”,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各公司企业录用人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日本企业立足本国的基本国情.全面融合本国的“大和”文化背景,营造了一个个和睦、协作的企业环境,孕育了一个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度团结的管理团队。慧眼透视国内国际大环境,依靠韧性、忍性,日本企业终于运筹帷幄于世界经济大舞台中,并且是那么的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图书馆法》第13条规定:“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员会应当在公立图书馆配置馆长以及认为必要的专业性职员、事务性职员和技术性职员。”这里所说的“专业性职员”,在日本是指取得“司书”或“候补司书”资格并在图书馆从事专业性工作的职员,在图书馆工作中,专业职员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中的大学图书馆员特指大学图书馆中的专业职员,即“大学图书馆司书”。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所在地区,自2005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使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作为一个子标题出现的,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这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将重点放在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涉及“政治大国”的叙述只有“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6.
战后.海外台独势力活动在日本和美国兴起。50-60年代,日本的“台独”团体在海外台独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有两种势力.即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和“社会主义派台独”。海外台独既有联合.也有斗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和去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的逐渐减少.日本的台独势力也慢慢的衰落.最终成为美国台独势力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在今日日本,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政界更有有识之士提出: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与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加深理解、互相宽容、和平共处,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村”才可能最终摆脱战争,实现无硝烟的所谓“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8.
周晶 《江西教育》2005,(4):14-14
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踌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选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需的”,并在2002年把“综合学习时间”作为重要的课程领域。由于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谋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少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笔者在大量解析“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实例时发现,  相似文献   

19.
美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是“综合选拔制”.而日本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是“高考制”。美国和日本的大学招生制度各具特点,互有区别。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研究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及其特点.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1中一个日本兵左手挥舞着带血的刀,指向“中国”,右手紧握“大陆政策”的招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而在图2中,一个残疾的日本兵左手撑着拐杖,右手提着钝刀.刀上系了一面有“投降”两字的小白旗,落败、沮丧的神情跃然纸上。两幅漫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从开始的狂热到最后失败的过程,这种从“彼一时也”到“此一时也”的戏剧性转变.告诉我们日本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不可能得逞,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