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引言现今,精彩的数学活动包括:对单位的意义、读法、写法的显示与应甩位置值、单位值概念的确立、显示与应用.组成单位、基本单位、主单位的确认,显示与应用;数码、数字、数量、比值的分辨与应用。它揭示自然数、10进制数、2进制数、4进制数、8进制数、16进制数、32进制数、64进制数,不同进制数并存、各显本能,争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加力。  相似文献   

2.
对自然数集进行P进制划分,以此对数学归纳法进行推广,解决了以p进制为特征的递归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问,如何妙用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如何发现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其规律巧解数学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们从几个具体实例来看r进制的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直接清零法,将已有的计数器构成所需的N进制计数器。但采用直接清零法构成所需的N进制计数器时,存在过渡状态、复位不可靠或计数显示不完整等问题。有必要对已有计数器采用直接清零法构成所需的N进制计数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聚焦黎族数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黎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很多简单而原始的数学知识,从数字及其运算、数的进制、度量衡、历法、几何等方面都体现出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数学概念有些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既源于生活实际,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通过展示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讨论数学概念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对概念的完整性作进一步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戴秀华 《河北教育》2003,(12):29-31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产生是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始的。古人结绳计数为的是要知道生产与生活用品的数量。几何学在埃及萌芽是为了解决尼罗河流域的土地测量问题。我国秦汉时期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是当时的数学家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的成果汇集。因此,数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数学因问题而生,数学的目的则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中考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应用问题,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对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应用问题,笔者拟从行程与工程、生活与生产、营销与决策、图象与信息四个方面寻求实际背景,探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了任意2^n进制循环码计数器的设计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N 1进制同步循环码计数器的构成方法。通过设计实例表明,用此方法设计2N 1进制同步循环码计数器具有使用方便,设计迅速等优点和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是我们数学教师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是新课标中信息技术学科和数学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延伸。掌握四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在p进制下的方幂和与和方幂问题杨之在[1]中介绍了自然数在数码平方和与和平方变换下进入循环的问题,并提出问题:p进制下的m次方幂和与和方幂变换下有无类似性质?进而,在[2]中介绍了冯跃峰的结果,并预示p进制下可类似证明,并进而提出了p进制下的和方幂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学应用题在高考中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北京和上海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应用问题,不仅反映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且还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中考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应用问题,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应用问题,拟从行程与工程,生活与生产,营销与决策,图象与信息等四个方面寻求实际背景,探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字电路中的MSI器件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通常有三种方法:(1)级联法;(2)复位法;(3)置位法。其中置位法是利用计数器的预置数功能,使N进制计数器在循环计数过程中跳跃(N—M)个状态来实现M进制计数的。此外,置位法还牵涉到过渡状态与不过渡状态的利用问题。因此,学生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会产生许多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就置位法中有无过渡状态的应用问题,举出相关实例,使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16.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就是为了解决从事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层含义。兴趣的激发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内驱力;加强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建模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摸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实际问题解决的形式是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因此说,教师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形成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高考试题中每年都设计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的数学应用题,并且已经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一种重点题型,从1994年开始,全国高考数学题中,每年均考数学应用题,从而已引起老师与学生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纵观这些题目的实际背景、数学化程度、文字表述等都比较新颖,其目的在于培养考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要提高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主要解决n进制中数字之和函数p次均值的计算问题;采用了猜想、归纳及数学归纳法等初等方法,得出n进制中数字之和函数p次均值的精确计算公式;使n进制中数字之和函数的均值计算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不只源于生产、生活,发展于生产、生活,而且又应用于生产、生活,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采集、筛选、重组和整合数学信息,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这里仅以圆锥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生"数学现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并不仅仅指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生产生活实际,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许多问题.贯彻“数学现实原则”,就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问;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不断形成和完善整个数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