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峰 《语文知识》2006,(11):35-35
据报道.2006年5月20日,陈水扁到海滩捡垃圾。在很卖力地捡满一袋后,陈水扁高度赞扬台湾志工精神。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陈水扁说志工的奉献义行“罄竹难书”.这成为台湾政坛近来的一大笑话。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长满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初中毕业时,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众多的报考学校名单,我苦苦思索,最终我选择了职业中学。说起“职业中学”,有的人感到陌生,有的人觉得好奇,也有的人看不起。其实这也难怪,因为职业教育在曲靖起步晚,发展慢,有上一所两所学校也“没有名气”。我上初中时,压根儿就不知道曲靖还有这么一所“中学”。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我却偏偏进了这所职中。记得报名的那天,我差不多把曲靖城绕了大半圈,才找到了学校。说实在的,刚开始心理还真有点不是味儿。转念…  相似文献   

3.
由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启动的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自2004年启动以来,我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05年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验收,已有43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区安全文明校园”,有14所被推荐为“全国安全文明校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区各地创建活动的开展很不平衡,有的县一所也未申报,有的学校对“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缺乏认识,没有引起重视,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创建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对此,应引起这些学校及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23所村小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目的是要发现当前村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促进村小管理。通过对23所村小的调查,经分析、综合,发现存在以下7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村小布局不合理自实行“三级办学”以来,大大调动了乡村办学积极性,学校遍地开花,村小布点多,规模小。有的学校不足百人,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距离不足百米。因搞过“六配套”,学校虽小,但五脏俱全,造成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教育教学质量也较差。(二)学校领导素质偏低1.自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财政包干政策以来,教…  相似文献   

5.
“量化管理”是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量化管理”的初衷,是想通过“量化”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许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却过分地依赖“量化”,过分地迷信“量化”的作用。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竟然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有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学井然有序,突然接到半小时候全镇质量抽测的通知.安静的校园立刻热闹起来.有的老师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到班里安排“好差”生座位;有的老师则鼓励学生请“病假”、“事假”;有的则语重心长地教育“为了学校的声誉,请大家要互相帮助”;有的则含蓄地说了一句只有差生能听懂的话“无论怎  相似文献   

7.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5,(19):23-23
“政绩工程”泛指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搞的一些诸如广场、风光带一类的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项目。这类“工程”劳民伤财,很多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其实在教研工作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类“政绩工程”。有的学校搞了很多的课题,一些课题还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奖励,但你到学校一了解就会发现,这类课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只是一些“专家”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13-13
中长跑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基地学校、外国语学校、书画艺术学校等等,目前,在一些学校门口醒目的地方通常都能看到这样的牌子。有的学校甚至现在还正为此种“名字”而努力争取,更有的学校为能够“出新出彩”和与众不同而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9.
时下,“科研兴校”成了不少学校的时髦口号,而“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也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有的学校与名牌大学合作搞“课题”以壮声势,有的学校邀请众多教育“名人”、“大腕”参加“课题”论证或“课题”鉴定,有的制作精美画册、多媒体光盘宣传“科研成果”,有的通过各种途径将“课题报告”挤进各种《××教育大词典》、《××名校大词典》之类的巨著等等。一次小小的课题研讨会往往被策划成盛大的节日。“教育科研”可谓风光无限。然而,真正的科学研究,其过程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在没有取得成果时,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件…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镇重视“学材具”的征订、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育人功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刚接触“学材具”时,不少教师认为,“学材具”好是好,就是用不了———因缺少技术,不会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材具”好是好,但使用怕吃力不讨好———因没有时间,不想用。结果怎么样呢?有的学校不按学生数征订“学材具”,象征性订一些了事;有的学校两个学生用一份;有的学校订了也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了,“学材具”还锁在学校保管室里或科任教师办公桌里;还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放手式,开学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中小学收费存在的问题,海东地区从2002年开始实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方案》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努力合作,每年把教育收费列为检查的重点。经过连续几年的检查、宣传和处理,纠正了一些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取消了卫生费、试卷费、财产押金等不合理收费项目。随着“一费制”的推行,中小学收费行为规范了,教育乱收费案件减少了,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在有的县,学校执行“一费制”政策的同时,以资料费、服装费、语音教育费等的名义多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校不具备微机教学条件而收取上机费;有的学校向家长“借钱”搞基础设施;有的学校滥用“择校费”标准变相收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8S):28-28
提示: 当你提供的材料明显不符合申请学校的要求时,有的黑中介会满脸堆笑地允诺“可以帮你造假”。这样也许能够让你侥幸通过,可假材料一旦被所申请的学校发现,那你的留学梦可就成一枕黄梁了。  相似文献   

13.
引子:那个“灰色的七月”1989年7月,是兰溪市实验小学刚刚建校的日子。在学校教师的记忆中,那可是个不堪回首的“灰色的七月”。老师们清楚地记得,那年全市小学于7月10日放假。从全市四面八方招聘来的十几位教师匆匆告别原校,赶到实验小学报到。校长徐锦生给他们布置了在新学校的第一项工作:从明天开始,全体出动,做家访,找生源!七月流火,学校所有的教师头顶烈日四处奔波,怀着希望,带着热情,敲开一家又一户的门,然而,有的家长听说是所新学校,婉言告之:“我孩子在现在的学校很好,不需要转学。”有的家长对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4.
拔尖学生和学校拔尖鹰潭师范河奇每所学校总有些拔尖学生,或学习尖子,或文体尖子,或在其他竞赛中夺冠得奖的知名学生。如今.检查频繁,有的学校都在这些学生身上投下“赌注”.文艺、体操、“三笔字”、口语评比乃至学校评优,全靠这些学生去争分夺旗,艺术团、体育队...  相似文献   

15.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终于抢到了一个发言机会,他说我国有39所“985高校”和112所“211高校”,但在民众心中,“这些学校有的是娘娘级学校,有的是贵妃学校,而有的只是‘答应’或‘常在'”,他们所受的“冷暖”待遇自不相同。(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中小学开展了一定的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好处。但一些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所暴露的问题却值得警惕和重视。如有的学校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让学生停课上山摘茶叶;到工厂去做小工,或分解“勤工俭学”创收任务给学生.把它演变成另一种乱收费。如此种种,让纯正的“勤工俭学”变了味,不仅学生头疼,家长寒心,更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大专院校更改校名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学校为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可谓绞尽脑汁,乐此不疲。有的把专科升为学院,有的把学院升为大学,有的虽早已是大学,但是名字不时髦,遂把具有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校名改掉,有的把学校的名称前加上“中国”二字,以显其大,有的原来专业型学校也改换为名不副实的理工大学、科技大学。不难看出,许多大学在学校的名称上有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务虚不务实。当然,学校名字的“变脸”和“翻新”也许有其自己的道理和说法,有人认为学校名称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句容县大卓公社北山脚下的一个山洼子里,有一所民办小学——曹庄小学。提起这所小学,当地的群众和干部无一不说好的。有的说:“这个学校不但是个学校,还是个托儿所。”有的说:“这个学校和我们农民种庄稼、过日子很合拍,事事能按我们的要求办。”还有的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初小毕业进完小,没有一个打退票的。”  相似文献   

19.
徐芳 《班主任之友》2008,(11):20-21
2008年暑假我送走了一届初三毕业生,我所教的两个班各科成绩都处于学校前列,家校关系也很和谐。每逢学生“有事”,需要家长协助时,只要我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家长都很愿意到学校来。有的家长还有事没事来学校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不象其他班的家长,“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到万不得已是见不到这些家长的踪影的。  相似文献   

20.
观点     
《福建教育》2008,(6):2
【学校建设须走出“伪特色”】封鸣根在2008年5月20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大量特色学校的涌现,伴随着一些“伪特色”现象:有的学校为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就挑选不足5%的学生组成了乐器班:有的学校为了创建传统文化特色,就在墙壁上挂几幅典故图,找来几本经典“古籍”,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