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应新 《收藏》2006,(1):88-89
中华民族是个爱玉重玉的民族,攻琢玉器的历史已然五六千年了。至少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认识到玉质比石质优良,即用玉来装饰身体,制造工具,兵器和祭祀神灵的礼器。  相似文献   

2.
高功 《收藏界》2011,(4):113-116
在门类众多的文物收藏品中,玉器无疑是各类器物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完成了对玉的认知和理解,识玉、治玉、用玉、玩玉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之中。在名目繁多的玉石品种中,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的宠爱。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写道:"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相似文献   

3.
刘云辉 《收藏》2010,(6):103-11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人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葬玉中新出现的玉衣、玉枕、镶丘漆棺,其用玉数量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人的足迹已至中亚和西亚,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而汉代玉器中狮形带翼玉辟邪的造型,则是明显受到了西亚等地外求文化的影响。作为陈设之用的汉代圆雕玉器,更是率先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另外,汉代由于使用了钢铁制造的琢玉工具,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齐溶青  丁哲 《收藏界》2011,(10):43-48
玉剑璏属玉剑饰的一种。所谓玉剑饰,即镶嵌在剑柄、鞘上,用作装饰的玉质附件之统称,通常以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为一组。一般剑首镶嵌在剑柄之首端;剑格置于剑鞘与剑柄交界之处,剑璏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革带以连接结腰间的器物  相似文献   

5.
杨俊艳 《收藏》2016,(1):52-63
"比德尚玉——龙泉窑瓷器艺术展"是北京艺术博物馆自2010年以来连续引进的"中国古瓷窑系列展"之第八个。此精心设计制作的展览以历史年代为序,青瓷器物贯穿始终,脉络清晰,主题突出,时代特色鲜明。展品中既有龙泉青瓷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精品,也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掘出土的窑址标本、制作工具与各式窑具。展览为我们生动讲述了龙泉窑青瓷初创、发展、繁荣、鼎盛与衰落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张同宽 《收藏界》2013,(5):34-34
中国玉文化推崇人养玉及玉养人的理念,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新石器红山部落文化时期的玉文化溯源到历经道儒释文化的完善补充,玉从自然精灵成为具有精神追求的华夏族的重要器物。考古推论,华夏始祖时期,玉被认为是上天神灵的食物。早期的玉石是充满了神秘及崇高地位的。到春秋战国华夏文化大繁荣的  相似文献   

7.
玉器在当前古玩交易市场上算是相当火爆,而且价格一直在不断飙升,其中特别是像一些玉质优良、雕玉精湛,纹饰富有人文内涵,寓意吉祥图案的玉佩(牌)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  相似文献   

8.
庾莉萍 《收藏》2008,(12):120-122
“扳指”又称班指、搬指、梆指,是古代拉弓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的工具。射箭时套在射手拉弓拇指上,是保护拇指不被弦勒伤的专用器物。故宫博物院现仔包括玉质、小质、金质等各种材质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  相似文献   

9.
自从上世纪对耀州窑的大面积发掘工作开始以来,特别是发现了五代地层并出土了一批高档器具后,关于耀州窑的性质及其与明代以来广为传之的"柴窑"的关系便成为古陶瓷界讨论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要讨论这个话题,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五代耀州窑出土器物去看其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应从有关柴窑的文献记载中探讨它的特点和性质。本文主要是对五代耀州窑的出土器物及工具——陶范作以解析,并根据这些分析来判断五代耀州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陶紫金 《收藏界》2011,(7):57-61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这段历史中遗留至今的各种器物已成收藏热门,其中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工艺规范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厚爱。纵观文革制壶史,文革初期的1966年,民间工艺瑰宝紫砂壶被批为"封资修"的黑货,整体制壶业一落千丈。除了  相似文献   

11.
戴应新 《收藏界》2014,(6):58-65
(接上期) 四、长柄铲与雷形板铲.圭 铲形玉工具或礼器,依形状分长柄形铲和雷形铲。长柄铲功能铲削,可用于修治兽皮和器物,有的也可用于人体刮摩治疗,故笔者前曾名之为圭。雷形板铲装木柄能劈土,具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收藏界》2013,(6):28-33
玉,一个美好的字,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给玉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着数千件玉器,年代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战国两汉时期最为精美,而这  相似文献   

13.
武贞 《收藏界》2013,(5):26-29
装饰用玉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由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玉在中国历来是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便是明清时期玉文化的精髓。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仿古玉器层出不穷。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  相似文献   

15.
西周玉蚕     
刘明科 《收藏》2014,(19):88-90
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国墓地,不仅发现了成套青铜礼器以及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还发现了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这是一处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西周贵族墓地,馗国不见史料记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后来  相似文献   

16.
西周玉蚕     
刘明科 《收藏》2014,(10):88-90
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国墓地,不仅发现了成套青铜礼器以及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还发现了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这是一处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西周贵族墓地,馗国不见史料记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7.
收藏大卖场     
《收藏界》2009,(3)
【诚让】红山玉璧,直径29厘米,器型较大,斑驳沧桑,美仑美奂。它是远古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其令人震撼的精湛工艺,晶莹温润的玉质特征,承载着数千年文化内涵,深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转让价格:88万元电话:联系人:王先生电话:0556-5556582 13865130828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7)
正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漆器艺人在  相似文献   

19.
八骏图玉牌     
此件清代八骏图玉牌,长5.77厘米,宽2.8厘米,厚1.16厘米,长方形,边角磨圆,呈青白色,边缘及顶部稍泛红褐色,背面呈褐红色,玉质光洁温润。上端顶部有一孔径0.35厘米的钻孔。正面浅地雕刻着姿态各异的八骏图。八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9)
正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大繁荣时期,各地区窑业兴旺,在釉色、造型及装饰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将青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龙泉窑,在艺术气质和美学品质上,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审美追求。尤其在南宋时期,龙泉窑釉质莹润如玉,造型简约典雅,达到了青瓷艺术的巅峰。除了盘碗壶等大量实用器物外,还出现了觚、琮、尊、觯、簋、鬲等一大批独特的仿商周青铜礼器的瓷器,散发着深沉、凝重、高雅的品质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