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报刊上时常有“不尽人意”之词,如“高手表现不尽人意”,读来颇以为怪。所谓“不尽人意”,揣其意是“不尽如人意”,当从“尽如人意”一语化出。按:“尽”,完全,范围副词;“如”,符合,动词。不尽如人意,是说某人的表现不能完全符合大家的心愿,亦即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现在来个“不尽人意”,保留副词而抽去动词,就不知所云了。若勉强把“尽”当成动词(如“余意未尽”的“尽”),把“不尽人意”解作“不能完全表达大家的  相似文献   

2.
“不尽如人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根据成语规则,成语是不能随意增减字数的。但是我们常在一些公共场合乃至一些权威媒体里听到或看到,有人把“不尽如人意”改成了“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这样一来将会改变或误用“不尽如人意”的意义。“不尽如人意”如果把“如”字去掉,就变成“不尽人意”,似乎读起来较为顺口,但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字是“如”,“如”字的主要义项有:①适合。如“如意”“如愿”等。②如同。如“如此”“如花似锦”“如临大敌”等。③及、比得上。如“…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对别人表示感谢,可以说“不胜感谢”。“不胜”即非常、十分的意思。但有些人将此写成“不甚感谢”,这显然属于错用,这里不仅仅是用错了字,其实应当是对整个词义的理解有偏差。  相似文献   

4.
说“酷”     
要说赶时髦,我敢说,谁也赶不过我们班的小魔女刘杨惠子。最近这段日子,小魔女的时髦语是“好酷哦”、“酷毙了”。问小魔女什么是“酷”。“连‘酷’都不懂?”小魔女一脸瞧不起人的表情,“‘酷’就是‘酷’嘛!”我们还是不懂什么叫“酷”。去问罗老师,罗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英语单词“cool”,说:“‘酷’就是从这个英语单词音译过来的,原意是冷静,汉语的意思是形容程度深。”我们还是不明白,罗老师说的意思跟小魔女所说的“酷”,好像不是一回事。“当然,”罗老师又接着说道,“现在人们所说的‘酷’已完全是另外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5.
有时候有些事实在是令人感到很无奈:明明是别人犯错,最后师长却顺便连你也一起教训;有时候你不过是跟朋友多聊两句,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八卦制造机;明明你只是经过,却被人叫去帮忙做原本不该你做的事情……这些就是传说中的“躺枪”,就是“躺着也中枪”的意思。你的“躺枪”指数有多高呢?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听人说话谁不会,除非他是聋子。其实不然,听,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本能,但你是否会听,那就是你的能力表现了。也许善于“聆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同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位老师上课,他们听课的效果就不一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聆听能力有差别。同样,作为教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下面谈谈“聆听”技巧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小茵 《中国德育》2007,2(1):1-1
中医把药材分为“热”“寒”“温”三种,听一位老医生说,人对应着可以分为“好人”“坏人”“性中人”。他还说,性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的,没有谁身上没有毒性。所以,正常的人一定会藏着些“小毒”、犯些小病,那些终年不得病的人一旦发病往往就是顽疾,很难救治。人的身体如此,人心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8.
于海燕 《早期教育》2006,(11):16-16
在做“影响大班幼儿对表演游戏选择的因素”研究访谈中,小雨说:“我喜欢表演游戏。”我问:“那你为什么不选表演游戏呢?”他说:“我不敢选,以前玩‘逃家小兔’。就是能干的小朋友才能玩.我不能干。所以我不敢选。”我愕然,没想到自己的错误做法过了半年的时间仍然对孩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子》曾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成就和充盈到了“大”的境地.它就可能出现好像欠缺或空虚的形态:声音和物象“大”得超出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范围,也就听不到其音,看不到其形了。  相似文献   

10.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1.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12.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3.
现在学校里流行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少数教师太“听话”了,对校长的话不论对错,从来不说一个“不”字,一概听而从之。  相似文献   

14.
“此致敬礼”四个字如此平常,运用又如此广泛,然而经常被误解,且几乎全在“此致”两字上。《语教学之友)2005年第12期所载《关于“此致敬礼”的另一种思考》就是一例(该以下简称《关》)。《关》认为“此致”的意思是“到这里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并且说“‘此致’和‘敬礼’之间根本不存在动宾关系,根本不  相似文献   

15.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有时候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上的脱胎换骨和创新是形势的需要,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舍”与“得”。  相似文献   

17.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救。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雪夜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20.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在现代,“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经常被解释为:“学习成绩优秀就会被提拔做官,进入仕途。”但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并不是像人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那样,“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它的本意是说:“人读了书如果有余力就该设法去做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