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即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学习之邦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之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民学习能力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力基础,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声音     
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化社会 “创建世界最大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題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出21世纪前5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四个”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校长培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育和各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在我国,作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组成部分的校长培训,则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推动...  相似文献   

4.
张玉阶在《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职业教育产生于社会经济并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因而最贴近社会经济,并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这已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然而,时至今日,世界职业教育特别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该走向何处呢?一、提高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成了世界第一资源;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小企业,成为欧美开发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三、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学校教育和教育市场将受到挑战;四、“普高热”“大学热”是把双刃剑,对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五、经…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终身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首先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提出,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一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教育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教育报告《学会生存》认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培育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作为教育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3,(21):124-125
日前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出,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7.
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就已响亮地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更鲜明地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而培育终身学习者的土壤便是学习型组织。我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如…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学习化社会”一词是一种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R·M·Hutchins)提出的。他于1968年发表了《学习社会》一书,在对以往教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实现新的教育和社会——学习化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肯定并多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该报告认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那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该报告一发表,即得到国际社会赞同。1972年10月举行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明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生产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教育的思想与形态。同时,先进的教育也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不久,这一观点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10.
马胜平 《青海教育》2008,(11):12-13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着眼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明确部署。同时,报告分析了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指出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