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后现代大众语境下,解读孙悟空这一传统英雄形象,甚所呈现的世俗化、感性化、拼贴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这一形象的时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3.
王彬 《华章》2010,(31)
作为小说<西游记>的最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小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其形象给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种种的看法.本文拟从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孙悟空形象从诚信原则、不断觉悟及东方精神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尤金·奥尼尔用平实沉重的笔触勾勒出玛丽这一悲剧性的反英雄形象。本文以反英雄为基点,从信仰的缺失、无法排解的孤独以及绝望的挣扎和反叛三个角度分析女主角玛丽·蒂龙的反英雄形象,以期彰显现代社会人类的无助彷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力掌控。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一部大家都爱看的书,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尤为鲜明。要研究《西游记》则从孙悟空开始恰切一些。而长期以来论者多从孙悟空作为神话世界的英雄这方面加以论述,或者从孙悟空身上所体现的"个性解放"思潮来阐述。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重新阐述这个问题——从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特征来论述其形象所反映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出处的基础上,解读孙悟空形象“佛性、人性与猴性”的统一,即从横空出世的石猴看其猴性,从冠人名为人徒观其人性,从历经劫难取得真经而成“斗战佛”见其佛性。  相似文献   

7.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以超凡的降妖本领和鲜明的个性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一个卓越的英雄形象。细看孙悟空从"出世"到最终修成正果的过程,会发现很多有关他的情节离不开一个"偷"字。本文从《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偷"的情节入手,简要分析其人物性格和《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安娜形象的心理意蕴及其悲剧性宋冬生本文试图从心理美学的角度,探讨安娜形象的心理意蕴及其悲剧性。所谓“心理意蕴”,是指作品人物人格心理特征,人物心灵博斗的实质,及其指向人类心理状态的某种共同性,并经由此形成的审美价值和哲理旨趣。而所谓“悲剧性”,指的是...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娜拉形象的评价历来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社会意义。因此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娜拉形象 ,对娜拉人格系统的本我、自我、超我予以剖析 ,并探索其悲剧性和出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2.
通才徐渭出现在中晚明是一个谜,决非一“奇”字所能解释。徐渭的个人命运遭遇,可谓偃蹇痛苦,但这还不是徐渭痛苦的根源;从文化思想史来看,王学在转型时期留给传统士人的先验悲剧,才是徐渭的痛苦之源。二者之间,后者是渗透于前者之中的,故徐渭的悲剧显然是一种“命运悲剧”。关于徐渭为何明知科考束士不能考出真才者仍反复科考,为何反复自戕,为何终身追求“理道”而“理道不明”等相关悬疑,都可以从王学留给徐渭的先验悲剧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典文学著作的精品之一,是值得品评赏析的好文章.但以往对此文的批评,多是从悲剧成因、杜十娘人物形象、性格或女性比较的角度来谈,而对其中百宝箱这一物象的隐喻作用重视不够.从百宝箱这一物象可以见出明代社会、杜十娘人物性格乃至其命运悲剧,它是文章的贯穿线索.  相似文献   

14.
从悲剧人物形象、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三方面阐述了黑格尔悲剧观的基本内容,并比较论述了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异同,指出了他的悲剧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剖析了他对东方悲剧的误解,同时分析了中西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理解黑格尔悲剧理论必须结合他的哲学思想。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主义矛盾学说是其悲剧论的哲学基础。其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 ,“伦理实体冲突论”可以从他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思想得到解释 ;“永恒正义和解说”显示了他用乐观主义的生存哲学来解脱悲剧性境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悲剧艺术起源于古希腊,从即兴表演发展而来。亚里士多德将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进行探讨,黑格尔将悲剧演变为作为哲学观念的悲剧,马克思将黑格尔伦理力量的冲突替换为社会和历史的术语,提出了革命的历史悲剧学说。而叔本华则是从人性的角度解释悲剧发生学,悲剧因而与现代性联系起来,并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躲不开的悲剧--试论刘庆邦的矿井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刘庆邦的一篇短篇小说名来命名,是想说明其矿井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刘在邦的小说书写了煤矿工人的坚忍与悲命。另外,矿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其间的人物向往着城市而又被城市所疏远,反叛了农村却又依恋于农村,在身份认同中寓含了悲剧。再者,在小说的写作中,刘庆邦由于应俗而倾向于性与暴力,致使文章失美,其小说创作的命运结局也许只能是一出“躲不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尼采的"日神说"和"酒神说"是理解其悲剧思想的钥匙,他的全部哲学思想就是从这两个概念引发出来的。尼采悲剧学说的价值在于他觉察到西方社会正在孕育和发展着的深刻的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并已经意识到旧世界及其所珍视的一切价值的必然没落,要求加以无情的否定。所谓"上帝死了"的说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形象化的表现。他的悲剧学说对后世,尤其是对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20世纪西方重要的美学流派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是一部伟大的精神悲剧。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结局给观众和评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诸多关于其疯癫根源的疑问和不解。关于她的悲剧命运,评论界观点不一。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入手,分析布兰琪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正是布兰琪本我和超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盖茨比作为悲剧人物,体现了一种与英雄伟人相同的悲剧原则。虽然他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他走向毁灭,但是通过他的悲剧,不仅可以看到盖茨比这个人物的光辉以及酿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倾注在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