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完全反应的计算问题,是学生学习中难点之一。所谓不完全反应,在初中化学里常分二种情况: 一、只反应了一段时间的计算问题1.化学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少”了。所谓“减少”,实质上指生成物中有气体物质,并且离开了反应环境散逸出去了,故而引起剩余物质质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设置问题情境法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安康铁二中王晓岚一、问题情境的内涵和意义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不协调(不平衡)—探究—发现(平衡)—解决问题(由第二次不平衡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资源整合中小学、初中学校的办学规模多大为好?所谓乡不办中学是指什么?是指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不保留中学学校而集中于县政府所在地办一所4000—5000人的规模在的学校吗?所谓村不办小学是指什么?是指在村子内不保留小学学校而在乡政府所在地办小学吗?  相似文献   

4.
所谓数学开放题是指探究目标的正确答案个数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数学开放题的问题系统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问题往往只有原则性要求和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5.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探究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这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教材制作的实践中,常常遇到残缺构图的运用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浅抒己见。 一、什么叫残缺构图 所谓残缺构图,就是电视教材中某些被表现的对象在画面形象上表现得不完整或不清楚,使观众对此表现对象印象不深刻的一种构图方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整体法,是对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不纠缠问题的细节,不着眼局部,而是将问题看成是一由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整体,进而分析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从中得出解题途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创  相似文献   

9.
所谓守恒思想,就是抓住题中的守恒量(不变量)解题,在这类问题中至少有一个量是守恒的。守恒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明守恒、暗守恒和总量守恒。一、明守恒所谓明守恒,就是通过已知条件可直接求出守恒量(不变量),可根据这个守恒量解题。  相似文献   

10.
一、实行战略管理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高中教育从整体上讲,存在着“五字问题”,即“脏、松、旧、散、低”。所谓“脏”就是学校卫生工作差,校园、校舍不整洁;所谓“松”就是管理不严格,多数学校管理松散,无章可循;所谓“旧”就是校长、教师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工作盲目性较大;所谓“散”就是高中教育在整体上缺乏统一管理与统一的指导,办学目标狭隘且不明晰,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其整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所谓“低”就是整体办学水平较低,吸引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两全两改三提高”的工作方针,以加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两全…  相似文献   

11.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唯一.如果同学们能够善于研究、善于挖掘,往往会发现多种解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请看下面一例.  相似文献   

12.
画五角星     
《家教世界》2014,(2):12-12,49
下面的两个五角星是一笔画成的。所谓一笔画成,就是笔尖始终不离开纸而把图形一笔画完。但是,这两个五角星是互不相连的,怎么能笔尖不离开纸而一笔画成呢?问题就出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考的“教考职责分离”,就是教学和考试分别由考试单位和教学(助学)单位分头负责。即所谓的“办考者不办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教学(助学)和考试的关系问题是自学考试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习题教学时,有一类动态型习题,需要用到中间的不变量作为解题的基础,所谓中间不变量就是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所共有的物理量,它是连接上下问题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隐含就是这个不变量在题目中不出现,也不要求求出。  相似文献   

15.
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人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根据现有理论与实验,提出对特定问题的某一种推断认识,这一种认识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假设都要经过理论与实验的进一步检验才能成立,它是人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春莲 《教学与管理》2009,(12):120-121
一、“行为-认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1.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味照搬照抄西方教学法的问题,只注重所谓的听说,而不重视读写,一直在强调所谓的交际能力,并没有真正结合我国特殊的现实闭情——我们是在“汉语环境中学”这一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所谓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方程思想,是指从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题目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一类动态型题目,需要用到中间的不变量作为解题的基础。所谓中间不变量就是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所共有的物理量,它是连接上下问题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隐含就是这个不变量在题目中不出现,也不要求求出。对于这类习题学生感到复  相似文献   

19.
1、抓住共性问题,与学过的有关知识相结合。所谓共性问题,就是多数同学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评时只有抓住这些问题,才是抓住了学生作文的实际,才有方向,收效才会显著。例如:多数同学作文写的不具体。这就是共性问题。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事件过程叙述不具体,不是少时间,地点,就是少起因,结果;交待不清,给人一种糊涂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一所实验小学进行新课程实验情况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班额是一个制约实验进行的严重问题。班额问题不解决,所谓公平教育,个性化教育,所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等等,都是美丽的空话。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设计了一套调查计划,首先是对实验班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其次是对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再次是对相关学校进行了同类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