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创新源于问题,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中发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人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笔者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初中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它起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和接受传统美学熏陶。但文言文也是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学生的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就特别需要摆正“扶”和“放”的关系。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环节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养成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拼图与想象     
图形的剪拼问题是发挥丰富想象.积极进行数学“再创造”的学习活动的好素材.这类问题思路开阔,答案往往不唯一.它要求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对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下面的探究也许能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激发学习动机,培养社会交往能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在理论上对合作学习的本质及体育教学的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唐惠芝 《中学文科》2009,(17):91-9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于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往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以下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着眼于不同层面,立足于不同角度.苏轼《题西林比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谓是这里所讲的层面和角度的形象诠释.下面举例说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层面和角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问题的发现.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甚至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杠杆。但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写”得辛苦.教师怕作文.“改”得辛苦.结果是费时多.见效微.这一问题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现代作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以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外.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1.
听课是教师最熟悉、最直接的一种教研活动。听课,要从宏观上来把握整个课堂,诸如对教学目标、课堂结构等诸多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诊断问题。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往往能反映出一些问题。所谓“一花一沙一世界”.细节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而教师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体现教学水平的高低。以下是本人在听课时记录的几个教学片段。对于整堂课来说。它们只是教学过程中激起的点点涟漪.但一个善思考的听课者却可以从中关注教与学.反思教学观念、行为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法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问出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存疑与思辨是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因为“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实现创新。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袁海军 《广东教育》2008,(10):16-19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融“数”和“形”于一体的试题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做好“数”与“形”关系的揭示与转化,帮助同学们通过类比,去发掘、剖析问题中所具有的几何模型,培养同学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晏新华 《考试周刊》2013,(84):52-52
针对学生作文水平整体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听是培养语言的起点;说是培养口头作文语言的良法;读是培养作文语言的基础:写是培养作文语言表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的教育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儿童现代性的培养卜卫摄影/白春源“教育与儿童现代性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里,我只谈有关的三个比较具体的问题:1.什么是儿童的现代性;2.我们的培养目标;3.我们教育的责任。现在的儿童往往容易觉得自己很现代,教育者如教师、家长可能也觉得儿...  相似文献   

20.
张庆刚 《学语文》2008,(6):21-21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