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高校扩招的巨浪袭来,曾贵为“天之骄子”的大学 生开始为就业问题发愁。曾几何时,扩招之风开始波及到作 为知识精英的研究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突然 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高不成,低不就,开始为饭 碗发愁。研究生扩招的种种弊端与研究生“就业难”的话题 在各高校的BBS及研究生之间被反复地讨论,成为一个热点 话题。但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似乎并不那样悲观。据复旦、交 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几所高校公布的数据,去年硕士和博 士研究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100%。 这其中的矛盾何在?为探讨这些问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做 了大量的工作,这里采集了两所学校的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拓宽研究生培养主体,选择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协作培养”单位,是上海高等院校主动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自觉实践“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改革举措。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高校扩招后引起的研究生导师紧缺的状况,而且还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传统封闭的经院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整体变革。  相似文献   

3.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列举了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表现,分析了导致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原因,并且尝试提出培养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为提高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两会”期间,教育话题再次引发代表们的热切关注———研究生扩招不能急功近利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钟宁代表的话题不是“动物”,而是研究生培养。他说,1998年全国招收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仅7.2万人;今年将招收21.7万人,报名者高达80万人,对于科教兴国的国策来说,这是个好形势。但研究生扩招带来的问题值得注意,近期一份针对北京高校的调查显示,4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高校实验室、图书馆和住宿条件有待改善。张钟宁代表建议,研究生扩招应完善高校硬件建设;引进中期审查和淘汰机制;重点扩招博士生;实行研究生上…  相似文献   

5.
“汉字学”作为高校文科的一门基础课程,长期缺乏适合的教材,唐生周教授新编的《汉字学教程》及时弥补了这一缺憾,该教材结构科学合理,思想兼容并包,理论深浅适度,非常契合当前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研习之需,堪称高校文科基础教材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环境,提出了“三义四化”之说,即“重建学魂”、“文科增值”、“协调发展”和“学术民主化”、“条件现代化”、“科研氛围化”、“体制完善化”,旨在概括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急速扩招后,研究生管理二级学院负责制成为各高校不约而同的选择。二级学院在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教育管理角色。建立规范化的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制度,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至今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每年以20%几甚至30%的速度在扩招。到2005年在校研究生将突破100万大关。这种扩招政策的出台是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如果是弊大于利,那么这个政策是否应该终结呢?本文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以及分析“扩招”政策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在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因此,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并完善研究生创新机制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之义。  相似文献   

10.
论优化文科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鉴此,全方位、广视角、多层面地优化文科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从而建立和完善文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八方面加以论述。一优化文科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