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微言     
《八小时以外》2012,(6):12-13
正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读书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人均64本。中国扣除教科书,人均不到一本。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我们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相似文献   

2.
阎永锋 《同学少年》2009,(11):20-23
[文题和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你是怎样"读书"的?是怎样理解"读书"的?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哪些值得回忆的故事?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高桂明 《现代语文》2005,(11):26-27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如果读书肯付出辛勤劳动,写起文章来就会感到轻松省力,我国古代作家十分重视读书和积累知识。一代诗宗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4.
正王木春(以下简称"王"):在今天这个时代,谈读书几乎是一件比较冒险和可笑的事。所以,今晚我们窝在电脑旁聊读书,更像两个白痴在说梦。谢云(以下简称"谢"):的确,国民不读书的现状很可怕,虽然,造纸和印刷术都是我们发明的,而且,这个国家有五千年文明史,但很奇怪,"读书种子"在这个时代好像有些"水土不服"。但是,言说美好的事情,至少能让我们显得美好一些吧。关于读书,我想到英国作家吉辛说的:"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的距离,就像死人和活人的距离那么远。"  相似文献   

5.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得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得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所谓泛着油墨香的书籍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那有点儿脏。  相似文献   

6.
我是电大的     
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我们经常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口读书交友,我说我是"电大"的,有人说他是"函大"的,还有人说他是"业大"的,也有爱读书的女青年说她是"社大"的,个别人说他是"工大"的——工农兵大学生。不像现在,本科生连香带臭满大街,还有双学士、硕士、双硕士、博士、博士后。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书作为人类的朋友,它把珍贵的知识传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而我则是众多获益者之一。作为一名校长,理所当然地肩负着学校成功发  相似文献   

8.
今年说读书,是有很多身边的例子的。在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的日子里,不少人都重新拾起放下许久的书开始阅读。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宅在家里,晚上读书,阿赫玛托娃的诗,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当我们放下喧嚣和浮躁,与红尘稍稍隔开一点距离的时候,阅读就成了我们对自己最好的救赎。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有两个场景大概和我们说的读书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寒假期间,学生会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缺席。那么,我们如何在假期引导学生,促进其在假期的精神成长呢?笔者以为,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1.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活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所以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朱永新说:"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这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能让每一  相似文献   

11.
<正>同学们好:我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  相似文献   

12.
章桂丰 《师道》2015,(2):44-4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然而,在教师职业群体中,我们总能发现不想读书、不肯读书、不屑读书的尴尬现象。许多教师总是说杂务繁忙,没时间读书。其实,即便闲下来,很多人的心仍静不下来,远离书本,远离阅读,以致"书卷气渐淡,烟酒味渐浓"。所谓的杂务繁忙,不过是教师不读书的借口。但纵有千万种借口,作为教师,仍应使读书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王多权 《教育艺术》2020,(4):12-12,11
阅读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明、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感人故事,如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应试步入仕途,从此后春风得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很好的写照。现在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后步入社会就业,好多人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2,(Z1):34-35
从小立志"读书要为天下奇"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外号叫"毛奇"。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有四句话经常挂在嘴上。他说我们都是读书人,"读书要为天下奇"!"要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读奇书"就是一般的书不读,要读就读  相似文献   

15.
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书籍是贮存知识的宝库,书籍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诗圣杜甫有诗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长。"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一代伟人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由此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教师是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学问之道,本不限于读书。我们  相似文献   

16.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延伸和记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如果仔细想一想,但凡留存于世的也就是书籍了。我们应该去热爱读书,从书中去获得力量,获得道理,陶冶情操,修炼我们的人生,向道进发。  相似文献   

17.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可是,在求学的路上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读书,觉得书山路远高不可攀。其实,只要我们注意培养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美文华章。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是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外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没有读书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即认真写字、认真读书、认真作文的习惯。提倡读书、作文、做人三位一体,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更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