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纳齐斯与戈德蒙》以圣经为原型,建构一个完整的原型象征系统:爱和救赎的原型性主题、U型结构的原型性叙述和人类之母的原型性意象。小说使用U型结构表现主人公人生轨迹的起承转合,纳入富有意蕴的形象群体构成神话氛围,把读者引入小说的核心——隐喻的圣经世界,以求服务于解决灵肉矛盾的永恒主题。黑塞借用圣经中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构建起小说的象征框架,试图为主人公找到战胜虚无的精神宣言,为现代社会找到自我救赎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的主题即种族主义经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以期解读福氏小说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升华主题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奠基石之一,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代表作《亚当.贝德》更显示了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探讨这部小说的主题和基督教文化对乔治.爱略特的影响可以应用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亚当.贝德》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在此,读者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探究乔治.爱略特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将神话中的原型与小说要素对比,探索小说中的人性与人类心理世界。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追逐者》中三个人物与《圣经》中的撒旦、亚当、夏娃进行比较,以此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姚彤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14,107
《牛虻》不是革命小说,而是以圣经结构为原型,围绕着父与子、复活与复仇和罪与罚这三个圣经主题和观念进行叙述的,它是将革命作为背景对圣经中神话故事的重中和借用。  相似文献   

8.
<宠儿>作为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反映了奴隶制对黑人带来的伤害和折磨.小说中充满了圣经原型,本文试图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托,以《圣经》以及库切的小说为蓝本,通过分析库切小说对《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探讨库切对《圣经》原型的新发展,从而挖掘出库切小说中隐含的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在小说中常常化用圣经意象来描绘事物、描写环境和烘托气氛,这对于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圣经意象与现实生活的互相映照,一方面使神话现实化,一方面使现实神话化,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分析狄更斯小说意象的圣经原型有利于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审美意蕴的体会,也能更深地领悟圣经对西方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5.
《天堂》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叙事宏大,充满圣经母题。本论文从场景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原型和主题原型等四个方面剖析解读《天堂》丰富的圣经原型和意象;并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分析,指出以肤色深浅决定一切,隔绝封闭是不可能构建天堂般的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借用、改写、再现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不仅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而且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福克纳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其次,他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对人物、社会、环境等进行嘲讽,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