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信息专递     
如何填平亲子鸿沟 易杳 真是“知子莫如父 (母 )”吗 ?  中国人把“知子莫如父”常挂嘴边,到如今所谓“知子”已夹带了太多的水分。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二来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很快,许多粗心父母根本追逐不及。据对北京、上海 13— 19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只有 13%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知道自己的心事, 53%略知一点, 23%以上的人认为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事。有 17%的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人不是父母。有 66%以上的人同意“为了朋友,不遵守父母订的规则”。   由于现代都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照料孩…  相似文献   

2.
<正>【创作理念】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来说,挡在彼此之间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不懂得倾听与沟通。对父母而言,他们在潜意识里依然用对待幼儿的方式对待孩子,扮演着“万能者”“指挥者”“保姆”“心理分析师”等角色,忽略了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心灵力量。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害怕独立,他们羞于启齿心事,却又希望父母能如以前那般理解自己。亲子双方在发展中的不对等使得两者之间冲突不断,关系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父母,我们始终要以关怀和慈爱的心情来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发泄,并始终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良策,帮助青少年宣泄出不良情绪。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仅供家长借鉴。一、要让青少年把心事说出来:吐露心声当青少年有了烦恼的时候,父母要给个机会让他把心事说出来。可以这样对青少年说: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可以通过写日记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5.
11岁之前,孩子们倾向于将心事说给父母听,遇到问题,父母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可过了这个年龄,顺序就倒过来啦。他们的听众依次是朋友、老师、顾问,最后才是父母。只有对孩子生活了解,才能去帮助他们。费城坦泊大学心理学教授对20000名青少年进行了3年的调查,发现那些能经常和父母们谈论日常生活的孩子,学校生活顺利,吸毒和酗酒的也少。下面这7个步骤也许可以帮助父母们打破和孩子之间那堵沉默的墙。一、创造谈话环境青少年往往对于坐下来谈话感到不自然,你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他们感到自然,这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才会习惯于找你。  相似文献   

6.
赵翔 《家长》2013,(7):36-36
许多父母在教导青少年孩子时,常常怀着挫折感,而青少年子女与父母沟通时却又常常带着压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这些状况已成为现代父母在教养孩子时的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7.
信息总汇     
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七成中学生不愿同父母交心武汉市63中一项关于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66.7%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父母沟通,35%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武汉市教科院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张汉强认为,家庭如果缺少交流的氛围,孩子的心里话就没有渠道倾诉。长期如此,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因此,父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此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变化,和孩子聊一些开心的事,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取得孩子的信任,进而“释放”孩子的心里话。 (楚天金报)  相似文献   

8.
思之 《家长》2014,(2):53-54
“我真的很想和我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是他们总把我的心事和秘密当作笑料。”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与自己无所不谈,却不懂得替孩子保守秘密,甚至还居高临下地认为孩子的秘密很可笑,常常把它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能一语道中孩子的心事,主动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孩子自然会喜欢和你说话。第一,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相似文献   

10.
温馨、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尊敬的父母,请您倾听一下发自孩子内心的呼唤,请您想一想,您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可怕后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或不愉快的事情。有的人喜欢把心事告诉父母,也有些人不想把心事告诉自己的父母。我就有件事已经在心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也没有对父母说。 3年前,我的爸爸和妈妈闹离婚,直到现在,法官也没做判决。在这些日子的夜晚里,我偷偷地哭,不知哭了多少次;我偷偷地想,不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西北师大附中贾金元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必然使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2.
瞿瑛 《家庭教育》2004,(5A):46-47
青春初期(10岁~14岁)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发生着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之间原有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因此,青春初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可能是难以应付的时期。父母和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全世界,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呈低龄化、智能化和恶性化倾向。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就开始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所有犯罪青少年身上,人们几乎都能看到或找到家庭的负面影响和父母教育不当的因素。有的父母离异,对子女不能尽管教和抚养的责任,致使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4.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青少年乱花钱现象严重。受访者中,97.8%的人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缺乏理财意识。原因何在?83.1%的人认为是受社会上攀比风气的影响;73.3%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对孩子的娇生惯养;69.4%的人表示是由于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理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6.
唐娟华 《当代教育科学》2007,(5):104-104,108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者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认为父母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父母尊重孩子个人爱好,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仅有3.7%的学生能接受父母现行的教育方式。这就不难发现,当今家庭(包括学校)有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已经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2014,(1):75-75
武汉一高校问卷调查显示:七成大学生拒绝将父母加为QQ或微信好友,八成大学生不愿意将心事透露给父母。他们认为一旦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牢骚,父母便会打电话非要孩子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9.
吴志魁 《中国德育》2007,2(6):52-52
现在许多家长忽视孩子自我服务和适量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我国一项调查显示,50.5%的孩子早上起床由父母叫醒;10.7%的孩子要由父母帮助穿衣服;60.1%的孩子吃饭时要由父母将饭盛到碗里;28.9%的孩子吃鸡蛋时要由父母剥皮;……在调查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时,40.6%的家长表示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26.1%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时间做家务;22.9%的家长是因为觉得太麻烦,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的学习、违法犯罪与家庭○何起亮(南昌市十八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负有重大责任。我们必须抓住家庭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密切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