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个人遇见一位神仙,神仙问他需要什么东西,他说他需要金子。神仙用手指头点了几块石头,石头马上变成金子。神仙叫他拿去,但他却不拿。神仙问:“你还要什么东西呢?”他答道:“我要你的手指头。”这则故事的寓意与“惠我以邮票,不如  相似文献   

2.
用饵方法     
徐刚 《垂钓》2006,6(1):52-53
总有朋友问我关于开饵的问题,当时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请稍等,不日即可。”说时感觉很简单:在饵料里按比例加好水、搅拌均匀不就行了嘛!可真要动笔写就犯难了——这个过程虽然简单,可是有不少细节问题都应给大家交代清楚,简单总结的话:为什么用这几种饵搭配?为什么各种饵料用比不一样?为什么饵要开成这种状态……对于钓鱼人来讲,饵料里面蕴藏的问题确实不少,假如我草草地写点看法,总觉得对不住大家。思前想后,我只好把对鱼饵的肤浅认识都说出来,心里才踏实些。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神仙看见一个人家里很穷,就动了慈悲之心。他化作一个老者,来到穷人面前,用手一指,地上的石块竟然变成了金子!可是那穷人竟然毫不在意。神仙以为他嫌少,就又点了几块,那人仍然不为所动,神仙大惊:“金子你都不要,你要什么?”那人羞涩地说:“我要你的手指头!”  相似文献   

4.
租河钓     
5年前初夏的一个早晨,我的一位英国朋友邀请我到伦敦郊外的一条乡间小河垂钓。这里绿草如茵,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叫人心旷神恰。我们找到钓位后,他对我说:“我们只能在这100米水域内钓鱼。”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甩下钩饵后,他解释道,这百米钓域是他和他的4个朋友共同租赁的,超过这个水域,那是人家租钓的。他这一解释,我才知道,这叫“租河钓”。对我来说,“租河钓”是一个饶有兴趣的新问题,我很想了解个究竟。于是,我们边钓边聊开了:“那向谁租呢?”“河的所有权是公家的,但管理权是私人的。”他猛地一拉竿,一…  相似文献   

5.
有几次经历引起了我对钩尖锋利与否的高度注意。我玩抛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老年钓协的一些有抛竿资历的钓友都是我的老师。有一次,与市老年钓协的几位钓友同去水上娱乐城钓鱼。老师们一个个都钓起了几尾鲤鱼,学生的抛竿却纹丝不动。钓协主席对我特别关照,起初把他的饵料主动送给我,然后干脆帮我上饵,连抛几竿,把钩饵准确地抛在了他上鱼的最佳地点。可是,他们仍然频频上鱼,而我的鱼竿依然毫无动静,大家都说:“真是怪事!”我只能说说趣话:“鱼欺负我,晓得是我的竿就不咬我的钩!”事后,找到原因:我买的是最廉价的爆炸钩,用过几次,用钩尖已…  相似文献   

6.
山东快板之一 很早就已经知道 宋毓明的大名 了,但真正与他搭茬 还是在上个赛季末期一次泰山队的训练中。一口浓重的青岛方言,加上他那一对不带丁点“杂质”的眼睛,使得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很实在的青岛小伙。说实话,在泰山队与我相识的,乃至可以称兄道弟的队员不少,但在第一次与宋毓明接触之后,我却发现他与其他队员有些不同。也可以说是有点“另类”。他的“另类”就在于什么样的人和他打招呼,他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笑嘻嘻地回应人家,朴实得很。他在球迷和朋友之间留下的好人缘让不少球迷见了我,都强烈要求“写写小宋,这孩子…  相似文献   

7.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父亲和邻居叔叔下象棋。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亲如兄弟。每当他们下棋时,我都会搬一个小凳子坐在边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开始时,他们都很客气,谦让着让对方先走。叔叔说:“红不占先, 黑棋先行。”父亲说:“大不欺小,还是你先走。”我在旁边看着感到纳闷,心想:谁先走不一样?不就是玩玩吗?他  相似文献   

9.
钓趣三则     
高超抛技 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鱼塘边,一位钓友将爆炸钩用拳头大的面团包住,随着“嗖”的一声,这大面团如离弦之箭般飞了出去,但却久久不见面团入水,正当此君疑惑之际,对岸传来一声大叫:“哎呀,哪个打我?”众钓友见状哗然,没想到此君抛竿技术竟如此高超。 耐心非凡 一位不会钓鱼的朋友与我们一道垂钓,来到水边后抢先说:“你们不要管我,我很有耐心,就不信会输给你们。”四五个小时过去了,他真的很有耐心,竟然纹丝不动,可就是不上鱼,相隔不远的我甚至没有见过他提过竿、换过饵,此时我们已收获颇丰,于是奇怪的我便上前观望…  相似文献   

10.
用饵误区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7,(12):70-71
北京钓友老彭对我说:现在渔具商店出售的钓饵非常之多,仅香料就不下百十种,钓鲫饵也有几十种,这为钓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是老彭还说:饵多饵全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他见到有的钓友在调饵时什么都往一块儿凑,很多东西都用过火了,这样的饵料绝不受鱼儿欢迎。我接触的一些新钓手中,在用饵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这里我将这些用饵不当的现象归纳为几个问题,供钓友参考。一、鱼儿并非来者不拒。有  相似文献   

11.
程宁 《钓鱼》2003,(22)
“口动标和体动标”这一说法非我自创,是一位北京的钓友在和我探讨浮标时随口说出的,我当时没听懂,经他解释之后,觉得这说法很形象、也很精辟,言简意赅,一句话就区分开鱼吃饵拉动浮标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样我们在解释这两种方式时,省去了很多罗嗦。“口动标”是指鱼吃饵时单凭口腔产生的吸力拉动浮标;“体动标”是指鱼吸饵时浮标未动,当鱼吸完饵后,含着饵后撤、转身或调整身体平衡时,拉动浮标。钓“口动标”,必须是饵在水中的自重全部被浮力所平衡,浮标与饵几乎处于垂直状态,子线与主线都绷得紧紧的,饵被拉动,浮标自然跟着动,因为它们处于完…  相似文献   

12.
神仙粥——恢复体力,固精,止尿频 以前有个朋友介绍一位退休老大哥,让我帮着看看病,他说自己很苦恼,总觉得精神疲惫,腰酸无力,怎么休息都缓不过来,没有胃口吃东西,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而且经常想小便,有时还遗精,看了好多医生,也吃了不少药,苦没少吃,就是没什么效果。一听他这情况,我当时就跟他说:“别着急,别上火,我告诉你个不受罪的法,保准能有效。”“什么法?不受罪?还能有效?”“喝粥!”  相似文献   

13.
化民 《垂钓》2006,6(4):53-53
可能是性格使然,我钓鱼常常守在一个老窝点,买鱼饵也总是在同一个人手里买。只要他(她)出现在马路边,我就会买他(她)的鱼饵,即使遇上鱼饵的质量不太理想,也会硬着头皮买下来。因而,这些随着时间挪移不断变换面孔的卖饵人都把我当作了他们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垂钓》2006,6(10):25-25
今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朋友来到一个不收费的小池塘垂钓。朋友将钓位选择在池塘附近的菜地旁,而我则选在陡坡的水草旁边。我刚修好钓位就见朋友钓上一尾大约800克的鲤鱼,可惜他只遛了一会儿就断线了。朋友重新换上一副粗线组,又开了一大团鲤鱼饵,准备主攻鲤鱼。我见他这么快就遇到一条鲤鱼,也不敢怠慢,赶快开好一团鲤鱼饵。没想到钓位不一样,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我只搓饵钓了三竿,就发现浮标出现慢慢下沉然后又慢慢升起来的标相。我试着提竿,感觉有点力度,可拉出水面一看,居然钓到一只龙虾(学名克氏螯虾)。  相似文献   

15.
江西钓友文宙来信称:他在垂钓中总感到有些东西琢磨不透,例如用同样的钓饵,昨天很灵,可今天就无鱼咬钩。还有在同一地点前几天可以说是最佳钓点,过几天还在这里下钩,漂子竟纹丝不动。有时用草钓草鱼,草鱼咬得很欢,可有时又不吃草。还有用鲤鱼钓饵,在这里很灵,换个地方就不行了。他说这许多异样的事物,一定有个什么东西在左右这些事。他非常想知道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应付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名字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题,想到这样一个选题完全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为了给他儿子起名字,我的朋友翻烂了“辞海”,终于定下“吕品”这个名字。这位仁兄是个超级篮球迷,梦想成为“姚明第二”,眼看自己无望,将全部希望寄予儿子身上。而我总是说他儿子将来一定是个厨师,就是搞体育也只能练练相扑,理由很简单——有了那么多张嘴,肯定瘦不了!现在名字真是越来越个性化,在NBA 具有特定意义的名字信手粘来,现在就给你讲讲名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海南游钓记     
我的同学老赵是一位玉米专家,每年一到秋末他都要到海南岛去育种,一住就是一个冬天。他几次邀我过去,我都没有动心。去年,他这个“旱鸭子”得到了一个“鱼”消息,说他一个朋友从海岛上一次钓回3000克石斑鱼,还有人钓到过十多千克的马鲛鱼,又有人在海上见到过大旗鱼……一听这话,我的劲头立刻就来了,当即拍板:“春运”高峰过后,前往海南潇洒走一回,逛海南、钓“石斑”、甩“马鲛”、搏“大旗”。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是俗人武林只有俗人,没有圣人。圣人都是吹出来的。狂人也是俗人,譬如宁秋离。我有一位朋友,看了宁秋离收徒的光盘后,说了一句:“他怎么也搞这一套?”朋友说的“这一套”,指徒弟向老师磕头递帖,是如今很时兴的一种仪式。在我朋友看来,像宁秋离这等自号“楚狂人”的人,不该效法时兴,否则让人觉得他到底迈不过世俗的门槛。比之老宁,我是更俗的俗人,所  相似文献   

19.
听一位作家朋友说,成都地质学院副教授刘兴诗是一位酷爱探险的作家,我对此颇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缘结识了这位作家,和他攀谈起来。我问:“听说您对探险生活很有兴趣,是吗?”他一笑:“不错,这无需怀疑,我从小就对探险抱有幻想,想成为一个探险家。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我的第一职业(地质勘探),第二职业(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探险。可以说,探险是我创作的源泉,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从交谈中得知,刘兴诗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读童话、科幻、探险一类的小说,《小十五豪杰》、《宝岛》等探险小说和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都使他着迷,他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探险家。中学毕业  相似文献   

20.
沈瑞林:张翔这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他很爱劳动,也很能吃苦。我们住在四川航校时,家家都有一块“自留地”,我们家门前又有一块废弃的鱼塘,可以填出一块地来种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张翔他爸出差不在家,我要出去拉土填地,刚上小学的张翔便闹着要跟我一起去。我对他说:“别去,外面太热,晒得太厉害。”可他不听,反而说:“太阳厉害你不怕我也不怕。再说,人多力量大,我帮你干不是可以快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