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民族表现形式,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语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语义和文化的关系来说明,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有差异,某一特定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往往不一致,对于翻译者来说需具备此方面的大量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民族表现形式,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语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语义和文化的关系来说明,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有差异,某一特定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往往不一致,对于翻译者来说需具备此方面的大量知识。  相似文献   

3.
黄理坚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22-124,173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民族客观上存在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民族文化必然有很多异同之处。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其国俗语义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文化意象的客观物象也有所不同。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分析词汇的国俗语义,有助于译者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颜色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词汇在语义及联想意义上对比,集中阐述了英汉颜色词汇所代表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汉常用烹饪动词语义场中词化程度较高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不对等或独有的烹饪动词,即在另一语言中出现了语义空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两种语言所属民族的饮食习惯、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联系,在进行相关词汇的翻译时,要联系文化背景,尽量做到准确。  相似文献   

6.
卜海艳 《语文知识》2014,(11):10-11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着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种族、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文化内涵,这就是词语的国俗语义。对于国俗语义,王德春先生是这样界定的:“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构素;词汇不仅有其字面意义,还有其内涵意义。在语言中,词汇和语义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语用差异,这既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反映出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的词汇体现出跨语言的语义文化差异和语用文化差异。英汉词汇的语义文化差异表现为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文化差异和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注意进行语义文化的导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导入的具体途径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阐释;开设专门的文化讲座;引进英语读物和教学资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最新词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部分色彩词汇的中英表达进行对比例证,着重分四类探讨了英汉色彩词汇的文化语义差异,从另一角度探究了英语民族心理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补充进这一点,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语言词汇以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熙 《考试周刊》2009,(32):34-3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动物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不同文化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及联想。文章以汉语“四灵”文化为例.对英汉动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旨在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语义内涵的影响.以提高译者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英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语言、生存环境等因素,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大量的缺省现象.这种现象在语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而导致对各自的世界进行了不同的范畴划分.人生活在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中,三个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在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讲,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体系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中承载文化意义最突出的部分就是词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也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植物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差异试图通过对英汉植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即语义重舍。语义错位。及语义空缺,从而反映出两种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在民族文化语义的异同方面存在以下四种情况:民族文化语义基本相同,民族文化语义部分相同,民族文化语义不同和民族文化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汉英对应词民族文化语义的对比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对语言的翻译也离不开文化。英汉两个民族间的在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出现了词汇空缺、语义联想差异及语义错位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就应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忠实地再现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教学中可以教学生采用移植法、借用法和意译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常发生语义重叠现象,即词汇对应关系。但是,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而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的情况。因此,英、汉语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的异同,以便正确传译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反映在两种不同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本文从英汉语言中词汇的语义、称呼、成语谚语习语、语用等方面解析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黎春华 《双语学习》2007,(9M):163-16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在英汉词汇翻译中不可忽视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导致的词汇空缺、对应词汇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以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不等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柴杰 《教学与管理》2007,(4):123-124
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问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鉴于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不同文化内涵,在进行教学时,就应适度导人文化信息,从整体上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