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殷夫的生命,与他生前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与他寄托革命理想的都市--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都市是殷夫诗歌中始终存在着的潜在的创作背景,即使是在象山创作的诗歌也不例外.本文结合殷夫的生平和革命经历,对诗歌中的意象展开分析,初步探讨了都市意识在其诗歌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特别是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择选并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几首代表寺歌,试图说明这一主题在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顾琳芳 《科教文汇》2011,(10):131-133
本文选取了爱德加.爱伦.坡的"Annabel Lee"的两个中文译本,从诗歌的题目、内容、形式以及诗歌的意境着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翻译坡诗的要素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晨  李琪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198-200
探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自身发展都离不开探险.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对探险充满了幢憬和向往.其儿童诗歌中就因此融入了许多探险元素.本文以他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为例,将诗集中含有探险元素的诗歌分为亲身经历,梦中想象,儿童游戏三类,并对这三类诗歌--进行举倒分析.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难题, "形"、"神"兼备的原则可说对诗歌翻译有特殊意义.唐朝杜牧的<清明>诗,诗意悠远,清新明快,传诵千古,当代不少翻译名家都曾翻译此诗.本文将从诗歌翻译的原则出发.对<清明>诗的几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牧童"与"行人"的译法,以祈对更好地翻译此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国诗人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基本特点介绍为出发点,后以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Richard Cory为例,从该诗体裁、音律、用词、形象、意境及修辞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英文诗歌的鉴赏提供了具体的事例,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陈斯金 《大众科技》2007,(12):162-163
闻一多的"三美"说,揭示了诗歌的声音美、色彩美和外形美,但是诗歌还有一种无声、无色、无形之美,这就是空白美.诗歌教学只有抓住空白美的规律,才能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历来重视诗歌教育,诗歌在我国的教育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高职高专诗歌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当今诗歌的严峻形式、学生对于诗歌的冷淡与学诗能力的偏低,如何进行好诗歌教学便是语文教师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诗歌的重要方面,分别从学生学习心理、诗歌语言、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诗歌的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任和 《今日科苑》2009,(14):194-194
《每当我害怕》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名作之一。许多评论家针对诗歌所提及的"名誉"问题,依据诗人的墓志铭"声名水上书",围绕济慈对待"名誉"的态度展开一系列讨论。本文旨在结合诗人济慈的生平经历,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含意来进一步揭示诗歌的主题,并由此阐述济慈的名誉观。  相似文献   

10.
张雪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66+165-166,165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辜正坤教授提出的关于汉语诗歌画味、韵味、意味、气味以及这四味的综合结果情味的鉴赏理论,诗歌的味象美是其中的一个理论分支。本文试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美国诗人桑德堡诗歌中的味象美。诗歌味象美论不仅在汉语诗歌鉴赏中适用,在英语诗歌鉴赏中也可以尝试使用。用味象美论分析桑德堡诗歌,使读者更真切的体会到诗人所呈现出来的时代和社会的本真状态,以及诗歌中所包含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文体学是语言学的分支,意在分析文本的语言风格.总结了现代文体学的特点并讨论了文体学在诗歌、戏剧和小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远离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对青少年修养气质的培养的戕害.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是:放开学生诗歌的翅膀,让诗歌在学生中飞翔.本文就中学生诗歌写作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受文 《科教文汇》2009,(7):136-137
以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问题。首先阐述了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国外诗歌教学经验的借鉴,最终提出了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作中不同意境的对比,主要分析了王维和华兹华斯诗歌意境中的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歧义丛生、典故迭出、隐喻众多是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比较适合作为新批评的语义分析的文本.本文运用新批评的某些方法对他的<无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对唐诗《春晓》的六种英译文进行经验功能分析.目的是揭示系统功能语法为评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自白体诗歌在文坛异军突起。自白体诗歌并不是诗人单纯的自我倾诉。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自白派诗人通过面向公众的自白,来揭示那一个时代美国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所以,美国自白体诗歌具有了自我与社会的双重维度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内核与外延的分析,把握自白体诗歌所具有的双重维度,重新挖掘自白体诗歌对于人类生活状态所给予的人文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卞之琳是现代派主智诗人的代表,他在30年代创作的现代主义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之美,又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表现之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诗歌的“智性”探索,“非个人化”特征,发掘冷峻客观的诗歌表达中所隐藏着的对宇宙生命形式及人生哲理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张洪凯 《科教文汇》2010,(10):69-69,101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自白体诗歌在文坛异军突起。自白体诗歌并不是诗人单纯的自我倾诉。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自白派诗人通过面向公众的自白,来揭示那一个时代美国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所以,美国自白体诗歌具有了自我与社会的双重维度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内核与外延的分析,把握自白体诗歌所具有的双重维度,重新挖掘自白体诗歌对于人类生活状态所给予的人文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春艳 《金秋科苑》2009,(10):171-171
《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的诗论。本文就《诗品序》所涉及的诗歌批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创作问题,深入挖掘“物感说”。其次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作用问题,简析了“吟咏性情”说。最后分析了《诗品序》中诗歌的审美原则,分析“即目直寻”、“自然英旨”说与“真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