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刍议心理状态对竞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本文通过情感教育、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控制焦虑情绪、提高自信心以及要求教练员制定合理的战术等诸方面来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使其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运动竞赛的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2.
杨刚  王丹  袁辉明 《体育学刊》2002,9(2):109-111
采用问卷调查、查阅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了运动员平衡木比赛临场的心理状态、自我调节及心理训练方法。良好的情绪状态、排除外界干扰、及时的自我调节、强烈的自信心、教练员及时指导等都是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心理状态,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前体育发达国家已经把心理训练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善于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使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应是优秀教练员必须具有的素质之一,本文通过对赛前心理准备,赛中心理控制,赛后心理调整的研究,对心理训练与提高运动成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剖析了低龄化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为教练员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比赛进程对运动员心理与技能发挥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适时、有效地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控工作,夺取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杨光 《冰雪运动》2000,(1):42-42
通过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培养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若干方法,为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参考,为速滑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浅谈运动竞赛中教练员的心理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练员在比赛中如何控制心理变化是当前运动竞赛中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比赛中教练员心理控制的实质、重要意义及措施与方法进行了阐述与介绍,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卫忠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1):41-41,44
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培养是我校运动队训练工作一个十分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比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科学,能否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已成为每位教练员、运动员达到训练目标,完成比赛任务的关键。本文结合我校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各项比赛情况,对赛前心理训练与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培养进行以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赛前运动员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心理状态的影响而导致比赛失常的现象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见不鲜,被人们称为“克拉克”现象。因此各级竞技体育管理、教练员、运动员都应该重视运动心理状态的研究,努力解决运动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能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武术散手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是决定比赛成绩好坏的关键,也是每位教练员力求得以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手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期对武术散手教练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理状态是一种既复杂多变、又比较稳定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会提高或降低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心理现象。在构成情绪的各种心理状态中,总有一种是占优势,这种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积极增力作用,最适宜完成某种活动。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消极减力作用,则影响各种动作的完成。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和优良品质不是先天的,是靠运动员与教练员共同培养形成的,同时最佳的心理状态与技术动作的掌握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2.
武东海  尚瑞花  刘思华 《精武》2013,(24):126-127,129
培养运动员心理过程稳定性,发展其在极端紧张的状况下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形成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对竞技水平的发挥与运动成绩的取得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运动员及教练员都需认识到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并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里状态。旨在调查赛前心理训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广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运动员除了需在技术、技能、战术等方面较量外,还需在心理方面进行较量。通过对毽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赛中心理状态和赛后心理状态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毽球运动员打好比赛,教练员指挥好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运动竞赛中教练员的心理控制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李进临赛时教练员的心理状态─-情绪稳定与否,心理水平的高低以及控制能力强弱,无疑将直接影响运动竞赛成绩,这已被无数运动实践所证明.现代运动竞赛,不仅是双方队员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竞争,同时也是双方教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及教练员的心理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指挥竞赛的教练员,赛时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否、心理品质的优劣、教练员自我控制能力及施  相似文献   

16.
散打队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决定队员运动技术发挥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在比赛中正确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比赛结束后消除心理障碍和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现代竞技运动表明,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与心理稳定性不仅是该运动员成熟的标志,也是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的保证。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开始认识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主观态度的体验。在体育竞赛中,情感表现也很明显。由于比赛的性质、规模、环境、成绩等因素,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瞬息万变,教练员的心理活动也变化不定,有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也有能破坏正常比赛状态的消极情绪。而反映的程度与教练员的神经类型、修养、知识面、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状态。结果显示,心理稳定性各因素的状态不一,各地区运动员的状态不一,教练员的认知水平、外界物质条件与环境不一,因此需要全省统一的青少年心理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心理训练已成为运动员科学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肌肉放松法、控制呼吸法、内心想象法和心理演练等几种简单实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