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负面新闻"常常成为权衡新闻效果的铁律,总是与"负面影响"牵扯在一起.人为将新闻分为"正"、"负"的"新闻观",不但让媒体很难操作,而且经常惹出各种风波.以笔者浅见,所谓"负面新闻"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出现也不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相信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每天只有一份报纸可供人们阅读,而且,读者群体非常狭窄,一般只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干部才有资格看到。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日报,其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告知给群众,只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也越来越渴望一份关注、  相似文献   

4.
负面新闻价值实现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新陈代谢现象,生成并表现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具体的客观事实,其中有一些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一些则会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极其有害的作用。如果把产生积极作用的事实称为“正面事实”。那么,产生消极有害作用的事实就是“负面事实”。因此,以事实为本源的新闻传播,若想给人们提供健全的信息,并以此来描述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就必须对这“两面”事实都进行报道。如果把关于“正面事实”的报道称作“正面新闻”的话,那么,关于“负面事实”的报道就应称作“负面新闻”,这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5.
浅谈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也有所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负面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探究正确进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负面新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闻逐渐摆脱了过去"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负面新闻"多了,于是有关"负面新闻"的理论和实践困惑也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7.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事业的使命在于对现实社会进行跟踪反映 ,将事物的运动、发展作淋漓尽致地“同构传播” ,广人之视听 ,新人之知识 ,让受众能及时了解自身生存环境的变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或不好不坏的。新闻事业这种传递信息、沟通情况与联系的功能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赞为“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 ① ,这也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首要的功能。多年来 ,在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中 ,新闻工作者能够比较忠实地履行新闻事业的这一神圣使命 ,随时为广大受众提供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信息 ,广人耳目 ,“去塞求通”增长知识 ,沟通…  相似文献   

8.
9.
陈强 《新闻爱好者》2004,6(4):16-17
负面新闻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塌方、雪崩、火山爆发、暴雨、干旱、台风等等。此外,如非典、禽流感等病毒和瘟疫的发生也属自然灾害的范畴。自然灾害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成为较为常见的负面新闻。据2004年2月国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汕头市图书馆开展"4·23世界读书日"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情况介绍,启示图书馆应借助"世界读书日"这样的良好形式,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辅导人们有效阅读;注重读书的持续性、实效性,让读书成为人们终身追求的"时尚".  相似文献   

11.
“负面新闻”常常成为权衡新闻效果的铁律,总是与“负面影响”牵扯在一起。人为将新闻分为“正”、“负”的“新闻观”,不但让媒体很难操作,而且经常惹出各种风波。以笔者浅见,所谓“负面新闻”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近年来,类似于“小悦悦”,“富士康”,“邓玉娇”,“7·13动车事件”等页面信息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舆论中心,掀起一阵阵的舆论热潮。公众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就在这种大规模的非线性的信息传播与舆论的发散过程中,事件表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其影响往往超越了事件本身。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图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其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闻报道无疑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这由我国媒体的性质所决定。但生活总是多色调的。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大众媒介,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对自然灾害、天灾人祸、社会阴暗面等由事件构成上形成的所谓负面新闻,不可能不闻不问,不去作报道。因为当今是信息时代,你这里不反映,人家很快就有报道。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在报道这类负面新闻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既让群众知情,又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飞人”刘翔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跨越式“前进的速度。天生的优秀身体素质、常年的勤奋刻苦锻炼、创新体育科技的支撑等众多因素的耦合,最终成就了刘翔超人的跨越速度。电视上渐欲迷人眼的运动鞋、跑鞋广告.让渴望也能跑得像刘翔那样快的人们有机会先从脚上被”体育科技的创新力量”武装起来。穿上舒适、轻盈、高科技的“刘翔鞋”.的确感觉足下生风、足下生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界对负面新闻的禁忌正在逐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已经从仅供领导阅读的《内参》变为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信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负面新闻,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为此,对待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努力让负面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负面新闻的采写和发表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一、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的覆盖四个版面,搞成彻头彻尾的阴暗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相似文献   

16.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综合报道,加拿大当地时间2021年2月4日,包括《多伦多星报》《多伦多太阳报》《国家邮报》等在内的多家加拿大报纸发布了空白的头版,只在底部印了这样一句话——"想象一下这里没有新闻是什么样子".这是加拿大新闻媒体协会(NMC)发起的名为"消失的头条"运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渥太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场围绕新媒体规则和法规的辩论,让人们感受到如果没有强大的新闻业,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NMC是一个报纸行业协会,加拿大800多家报纸是其会员.  相似文献   

17.
图像具有直观性效果,是文字表述所不具备的优势.许多负面新闻事件,运用图像报道一目了然,可以迅速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电视报道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让观众很直观地目睹事态的发展.某些所谓"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事",往往通过一幅新闻照片或一个电视镜头就能表达得很清楚,甚至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人终生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短小鲜活、信息量大的消息,恰恰满足了人们这种求新、求快的心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让消息以更加轻盈的"身态"适应时代发展,提出了四个让消息更受读者欢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在2014年开学之季,学生失踪事件频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舆论的热点。在媒体报道中,负面新闻的比重明显增多,诸如犯罪、性、丑闻、事故等,负面新闻比其他新闻更加受人关注,吸引大众视野。媒体对负面新闻的适度报道不仅可以提高舆论监督,而且还能够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因此,在新传媒的影响下,对负面新闻传播的适度传播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负面新闻传播概述目前,学术界对负面新闻传播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  相似文献   

20.
每天大量的新闻报道中,总是存在正面新闻、负面新闻,还有一些中性新闻,这些新闻都会对受众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负面新闻经常获得更多的关注。所谓负面新闻,是指能对个人或社会团体产生不利影响、带来负面社会效果的新闻,其显著特点是强调新闻的新奇与反常。国内外负面新闻盛行的表现在国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方面,人们对负面新闻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美国纽约《太阳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