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整体结构优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当前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在全球化、信息化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机遇,剖析了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结构及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的对策与方法,以推进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高《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世界地理》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是高校地理学专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及区域地理四个主题课程群中区域地理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演变及地理课程的发展变化,高校《世界地理》课程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如何突破课程严重滞后于时代和现实的困境,是目前高校《世界地理》课程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按照地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地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所以,  相似文献   

4.
高校地理专业《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地理专业基础教育的重任。并以地质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三门地球科学分支为其基本构成。《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以自然地理教学为中心,在充分保留该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与地理专业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形成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构筑起自然地理专业基础教育平台,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过程方式方法,如采取师生共同参手的方式(如投标博弈),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若要取得成效,必须全面领会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更新体育课程观念,认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拓展体育课程领域;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构建多样化课程教材体系;改革考核的内容与方法,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科学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6.
课程编制是专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排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的一门学问。笔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组织的三个件:《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件》、《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认为在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的背景下,高校课程编制应遵循针对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据此提出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应考虑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场重大改革,他们在改革的背景、目的和理念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以下简称高考试题)就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分别简称《初中课标》和《高中课标》)的基本理念。 1.“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初中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  相似文献   

8.
王彦丽 《教育与职业》2006,(29):140-141
根据《中国地理》课程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认为改革教学内容与体系,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教学系统;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教学文件库等是进行《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芬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比较重视地理教学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芬兰中小学地理课程的改革,芬兰地理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探讨了芬兰地理课程改革背景,对芬兰中小学地理新课程结构进行描述分析,并对芬兰中小学地理新课程特点进行归纳,以期对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莉 《嘉应学院学报》2009,27(6):119-122
中国旅游地理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的范畴,是高校旅游、地理等学科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也是培养21世纪旅游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必须加大其改革创新的力度。为此特就加强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创新的背景及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要构建教学创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课程结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并探讨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理教育改革集中在课程性质及学科地位的重新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评价方式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据此,提出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措施:根据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地理基本课程的教学,扩大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建立完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2015年QS世界大学地理学专业排名前10的高校中选择了7所作为样本,通过各高校官网资料,从必修课、选修课、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安排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调研,收集了较全面的资料,分析了有关地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英美名校在地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基础面宽,地理特色的选修课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综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本科生研究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在地理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应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球概论》课程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先行课,《地球概论》课的教学,无论对函授或本专科地理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概括地说,就是要明确《地球概论》课程的对象和任务、理清知识结构、认识教材特点、掌握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初地理被确立为我国的学校课程起,中学地理课程的价值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已有研究提出的地理课程价值内容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的具体价值内容揭示不够。纵观百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地理课程价值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它们沿着多条路径汇成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流",其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地理课程普遍追求的价值内容;开放性、动态生成性、结构层次性是地理课程价值体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新课程在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与挑战。尽管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基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课程变革愿景与现实操作之间处于不协调的困境状态,这反映出课程改革蕴涵着诸多张力,如何应对这些张力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随随 《林区教学》2021,(4):104-107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持续改进的要求,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主体,也应积极推进其培养机制与教学实践的适时革新。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使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着学生地理实践力不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增加、体验类课程比重提高、多方法协同趋势突显等新形势。以此为契机,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与专业见习等方面梳理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教学实践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拓展实践教学方式、落实反思实践理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遵循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能够帮助地理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新课程,成功地进行教学设计,全面实现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