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课后记”,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不是为了教案的完整性而玩的花样,它是一个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而必须进行的课后总结。所以写“课后记”首先要端正态度,杜绝形式主义,方有一定成效。写“课后记”能给教师带来哪些好处呢?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课后记”的写作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深受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专业教师对课后教学反思的含义、形式、内容等往往缺乏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困惑。深入分析、探讨课后教学反思问题,对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关卓亚 《甘肃教育》2011,(20):53-53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进行课后总结和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教学工作更有趣、更充实,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课堂上出现许多问题,没法在课上及时解决。这时,教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对学生说上一句:“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好不好﹖”学生热情很高:“好”但下课之后,问题很快就被遗忘了。拿一些老师的话来说,学生不再提,自己也懒得再过问。时间久了,学生也习以为常了,这对科学课改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课后继续研究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好。关键是课后研究要有下文,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进去。如若不能做到,干脆不要提“课后继续研究”这几个字,以免显得老师言而无信。为了…  相似文献   

6.
“课后反思”也称“课后反馈”“教学反思”“课后总结”等,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后产生的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思想等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是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它既可以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由执教者当众陈述,也可以由教师本人课后记在教案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名一线老师来说,每一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遗憾。写好课后记就是总结、分析、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是教师对自己上完一课之后的回顾和思考,写好课后记为教法的创新,教育改革的探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不仅应在课前、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10.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所作的回顾、审视和梳理的记录,并附于该教案之后。撰写“教后记”,是教师不断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心得。若长期坚持写好“教后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一、“教后记”的主要功效1、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会遇到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每堂课上,有的地方教起来得心应手,但也有的地方会出现不足和遗憾。若教师课后能及时总结研究,分析教学中存…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众多学校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师的教案中增加“课后反思”(“教后记”或“教后感”)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之后把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让教师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给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但在实践中,“教后记”却并不被基层教师所认同,  相似文献   

12.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记什么内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同仁。1.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但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借鉴,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李晓梅 《江西教育》2014,(12):32-32
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一些优质课,自己知道这节课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道道”,交流时,往往只能说些空话、套话。结果往往是听课时心潮澎湃,听课后“涛声依旧”。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可能有所欠缺外,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品课准备。其实,品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因此,品课时,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课观,做到“以学论教”,把握品课重点,提升品课智慧。  相似文献   

15.
孙雯雯 《辽宁教育》2014,(11):15-16
课堂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阵地,其教学效果是体现学校价值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检测学校教学质量的窗口,是办好一所优质学校的核心。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在教学上还是存在大作业量、快进度、课后补的不良现象,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教师课后"补习班"现象的存在,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课后的"补习生"上,他们不再认真研究和重视课堂教学,更加不重视课堂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致使班级出现很多“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思品课堂教学设计中,课后拓展往往都是教师布置作业题,学生如期完成,教师例行公事般地检查与批改。这种单纯的作业训练式的课后拓展仍属教师“教的补充”,课后拓展应有功效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当前,理论研究界对课后拓展展开专门的深人研究的很少,教师在理论上也缺乏一定的指导,长期以来教师往往简单地以为课后拓展就是作业训练。  相似文献   

17.
刘兴华 《考试周刊》2012,(6):185-185
课后记是教师完成一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的自我评价.将其记录下来。是教师宝贵的知识财富,对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大有益处。然而,不少年轻教师还不太习惯于和善于书写课后记。作者对书写课后记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环境。为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6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对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做了具体的要求。本文以安徽省各小学为例,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目前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的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加重、教学积极性减弱,以及学校对政策认知偏差、课后延时服务成了“补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促“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更好更快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主体入手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后回忆”按教学常规的要求,应该是每一课时教学计划的最后一项。目的是为了督促和强调每一位教师,对自己上的每一堂课都要进行反思,并记下点滴收获和得失,以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老师的“课后回忆”这一栏,常常都是空白,也有的就是几句笼统的应付的话,让“课后回忆”真正起到作用的却不多。每一位当教师的,都希望自己的课讲得好,自己的业务能力强,但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能达到的,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要靠对每一节课的反思和总结,要靠对教学艺术不断地思考和追求。这一切分解到我们的每一天,分解…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课后”却重视不够。而实际上,在课后作些教学反思,记些教学心得,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年来,笔者尝试在课后进行“两记”和“两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借“茶寮”一隅,与同仁交流。一、“记失”和“记得”1.记失就是记教学中的失败之处。课堂教学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败之为。教学之后,对课堂中出现的失误处、“败笔”点作些记录,可以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一次上课,因老母亲生病,我带着忧郁烦躁的心情踏上讲台,对学生的问答气急败坏,对学生的作业横加指责,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