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选战犹酣。志在连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动用自己的竞选班子,展开了全方位的竞选战略。广告战是布什面临的重要一役。一位以专门报道政治新闻著称的美国记者曾说过:“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广告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确如此。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广告战役汇集美国广告界精英和上百年广告实践之精华,历届总统候选人都要全力以赴地接受广告战役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等先后在网络上安营扎寨,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场从白宫新闻发布会、党代会、各州巡讲会、电视辩论现场延伸到了Web2.0、iPhone、SMS(手机短信)、电子游戏等新媒体上。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  相似文献   

5.
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终于完成了“不大可能达成的任务”,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及其竞选团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而开展的政治营销。“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  相似文献   

6.
11月5日,我登录网易个人邮箱后,看到其中"今日新闻"的头条标题是:<美国选出首位<黑老大>>,吓了一跳.细看内容,原来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相似文献   

7.
胡瑛  陈力峰 《新闻前哨》2008,(11):26-27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8.
在政坛上活跃的领袖人物,对电视镜头有着天然的眷恋。当今社会,电视出镜次数已成为领袖人物政治命运的晴雨表。一个长期不露面的领袖人物,最终很有可能退出大众的视野,被挤到政治边缘。自从电视出现以来,美国各届总统都非常重视用电视来塑造自身的形象,最大限度地干预大众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争夺电视观众已经成为美国总统政治天平上的一颗重要砝码。全新包装踏上政治列车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涯是从竞选开始的。要获得美国政坛最富有光环的宝座,一位总统候选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为了争夺选民,候选人想尽办  相似文献   

9.
安替 《新闻世界》2008,(3):12-12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民主党人杰西·昂鲁曾用这句话道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实情。2004年总统选举中.布什一共募得3.67亿美元,而民主党候选人人凯瑞募得3.2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1988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特,在他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准备问鼎白宫总统宝座之际,“突然”被新闻界抖出一桩风流韵事,结果“愤而”退出竞选以示“清白”。这位长得一表人材的总统候选人,被指摘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明星唐娜,有不寻常的关系,两人辟室幽会的一举一动,都落入《迈阿密先驱报》记者的眼中。“如果你们对我的私生活不信任,尽管来盯梢吧!”1988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特,在他声望正隆时向记者群发出了这样的豪语。这位标榜清纯、诚实、有正义感的候选人话说得太快了——5月1日,《迈阿密先驱报》的记者抢先驱进,抓住了哈特的“把柄”!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9月15日莎拉·佩林的教育从选美皇后到体育解说员,再到阿拉斯加州长,并最终成为共和党历史上首位女性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这颗政治新星的快速上位让很多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美国媒体却满面污垢.部分中国学者认为,美国总统选举中媒体表现失态打破了人们对美国媒体的美好想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美国总统选举中美国媒体之所以“一边倒”,公开支持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是因为美国媒体试图为美国总统选举保留“脸面”,不希望看到特朗普把非常严肃的总统选举变成一场娱乐性的表演.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美国历史学家指出:这是自1960年以来“最白热化”的一次大选。有些政治分析家甚至担心:万一两人打成平局,今年选不出总统怎么办? 在最后一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到来之际,两阵营的智囊团绞尽脑汁,策略却不尽相同。一是打赢“防御战”,保住已有的40%左右的选票;二是展开“攻坚战”,争取20%“未决定”选举人。这些人  相似文献   

14.
本次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布什的一个公决。美国有句老话:“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特别是议会选举,选民选的是具体的候选人,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能表达本地方的利益。但是,这次选举,大家根据全国政治站队,选民谈论的是选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而不在乎某个候选人。乃至几位在地方上很具人气的共和党议员,因为和布什在伊战上立场太近被选了下来。美国的选民终于明白,选布什当.总统是个错误。但总统任期四年,大家无能为力,只好选布什的对手占领国会,使之无法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5.
媒体从以报纸形式的单纯记事公告,经由二战时火热起来的电台时代,发展到如今的电视甚至网络,其宣传作用影响着每一个生存在世界中的个体,同时也越来越吸引着总统候选人的注意力。随着电视的普及,大众传媒日益成为候选人和选民之间的主要纽带,美国政治甚至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文缩写CNN)的老板和创始人特德·特纳于今年年初,在美国著名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竞选中,特纳击败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海湾战争盟军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和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等候选人,成为该杂志认可的1991年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时代》周刊称特纳是一位“视野广阔”的传播界巨人,他领导的CNN去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闻发言人禁止《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媒体参加白宫新闻发言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媒体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 在一个经常标榜新闻自由的国家,出现这样的事件不同寻常.对于美国总统来说,拒绝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采访,是因为在总统竞选期间,主流媒体“一窝蜂”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商人出身的他在竞选中几乎是单枪匹马,浴血奋战.《纽约时报》和其他主流媒体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在总统选举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不断披露特朗普的丑闻,从而使这位总统带着争议进入美国白宫.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票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当选总统克林顿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说他就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向人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9.
2016年的美国大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媒体奇观”,无疑将成为载入全球新闻传播史册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驴”“象”之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作为一个地产大亨出身的“政治素人”,凭借其作为“推特总司令”的强大号召力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独特影响力,先是在党内初选中杀出重围,并最终爆冷击败了胜券在握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制造了近年来全球政坛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美国软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政治效应也日渐增强。美国软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中期和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的重要宣传阵地。对美国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也随之成为美国传播学及政治学界一个刚刚兴起的热点课题。美国学者开始定量研究美国软新闻节目是如何影响观众对美国政治候选人的评价和选民投票行为的。本文在综述目前美国学术界对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此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