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今本《说文解字》两处提到“秘书”。“(目戍)”字下云:“秘书瞋从戌”;“易”字下云:“秘书说日月为易”。段玉裁注曰:“秘书谓纬书”,刘叶秋《中国的字典》一书亦曰“许慎所谓秘书,是指依托经书,谈符箓瑞应之事的‘纬书’”。近时徐时仪发现慧琳《一切经音义》“无易”条下引《说文》云:“贾秘书说:‘日月为易字’”,以为今本《说文》“秘书”前脱“贾”字。“贾秘书”即贾逵。因贾逵曾两校秘书,为许慎之师;许慎著《说文》且“考之于逵”,故敬而称之为“贾秘书”。这从异文中找到了段氏注误之由。又《后汉书·贾逵传》云贾逵作《左传国语解诂》五十一篇,“显宗重其书,写藏之秘馆”。秘书,即此“秘馆”之书,未必定指“纬书”。(简言)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对于辨认汉字的本义有其重要作用。以《说文解字》“斤”部为例来看,“斤”象斧头之形,本义为“斫木斧”,因此,从“斤”之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 斧 《说文》云:“斫也。从斤父声。”《苟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斧”和“斤”同义并举。 斨 《说文》云:“方銎斧也。从斤片声。《诗》日:“又缺我斨。”《诗·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斧”和“斨”同义并举。 斫 《说文》云:“击也。从斤石声。”《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枚乘《七发》:“使琴挚(人名)斫斩以为琴。”  相似文献   

3.
《离骚》云;“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喟凭”为楚语,连读为词,乃慷慨愤懑之义。《淮南子·修务》云:“发愤而成仁,(忄胃)凭而为义”(“(忄胃)”原讹作“帽”,下引高注同;此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校改),“(忄胃)凭”即“喟凭”,与“发愤”对文,义亦相同,故高诱注云:“(忄胃)凭,盈满积思之貌。”又作“(忄胃)恲”,音同之异文,《广雅·释训》释为“忼慨”,“忼慨”,即不得志之貌(《说文·心部》)。“(忄胃)”字不见先秦他书,经传多作“喟”。《说文》无“(忄胃)”字,而《口部》云:“喟,大息也,从口、胃声。嘳,喟或从贵。”《方言》十云:“沅澧之原凡言相伶哀谓之嘳。”知其为楚语。又,“凭(憑)”亦楚语,见《方言》二。连词作“喟凭”,以状愤懑不平之意;此正《离骚》所用。又,从屈赋辞例看,“喟凭心”盖本作  相似文献   

4.
说“确”     
确字,《说文》云:“馨石也,从石角声”。馨者坚也,是确字的本义为坚石。引申为凡坚、实之称。“确”字的俗体作“確”,徐铉《说文》注、《复古编》、《六书正讹》皆称“确”俗作“確”。《说文》无“確”字,盖确、確为古今字。坚义之“确”,经籍大多以俗体“確”字代之,如《易·文言》:“確乎其不可拔”,注:“確,坚也”。《庄子·应帝王》!“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成玄英疏:“確,实也”。《文选·刘孝标辨命论》:“確乎纯乎,一作而不易”,注引司马云:“確乎,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字诂林》3095页的"ね"释作"聿"字。罗振玉:"《说文解字》聿所以书也,从聿一声,此象手持笔形,非形声字也。"此书的主编于省吾先生按语是:《说文》有聿字,谓,手之走巧也,从又持巾;又有聿字,谓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串一声,亦有笔字,谓秦之笔从聿从竹。  相似文献   

6.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7.
<正>(73) 緥:从糸,保声=从糸,从保,保亦声 《说文》:“緥,小儿衣也。”而“保”即“緥”的古文。又《中华大字典》云:“緥……古多假借保、葆字。” (74) 緟:从糸,重声=从糸,从重,重亦声 《说文》:“緟,增益也。”段注:“增益之曰緟,经传假重为之。”王筠《说文句读》:“緟者,重之分别文。” (75) 縒:从糸,差声=从糸,从差,差亦声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先秦时代的构词意义进行考察,便可知其时的诸侯国也就是国家。“国”字在卜辞中已经出现。《说文》: “国,邦也。从口从或。”在解释“邦”时,则用“国”。邦、国互训是合乎先秦典籍所载的。《书·大诰》云“……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我国”和“我周邦”并用。按《说文》国从口从或,《说文》“或”字条曰:“或,邦也。从口,戈以守一,地也。”段玉裁注曰:“邑部曰,邦者国也,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刘师培说:“国字从一者,以其象土地之形也。加口于一字之上者,一以象城廓之形,一以象营垒之形。其加以戈字者,则古人城郭营垒之外,皆以兵守之,  相似文献   

9.
<正>均一画。|,古本切(gun),“上下通也”;,其月切(jue),“钧逆者谓之”(以上释均见《说文》)。但今二字作为部首字,已不涉及它们的义。如“丩”、“丰”、“子”、“事”,前二字所以归|部,后二字所以归部,皆因其支撑字体的主笔画分为|和之缘故。  相似文献   

10.
三、引文不确 (一)引文误合 (40)《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甲午治兵》条) 按:《说文》无此体例。此乃将《说文》之“异”字注和“授”字注合而为一也。当点作:《说文》异从畀,云“畀,予也。”又云:“授,予也。” (41)《传》云:“自虐其君,虐我伯姬。”并训为杀,而引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相似文献   

11.
一 在古代汉语中,“性”、“状”各为一个单音词,其义有别。“状”,小篆作,在按构字法原则编写的字书(如《说文》、《类篇》、《康熙字典》等)中,归入犬部。《说文》;“状,犬形也。从犬,声。”桂馥在《说文义证》中阐释道:“犬形者,视犬之字如画狗。”状”的构字体现了取描画狗形得其意,故它的旨意重在强调外形,段玉裁注曰“引申为形状”,正说明了它跳出“犬形”而具有的普遍词汇意义,重在取貌。“性”,从心,生声。《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许慎以古代文化观念阐述“性”字哲学意义,不能看作解字。倒是其它古书的说解反映了“性”字本义。《荀子·正名》:“人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广雅》:“性,质也。”《易·乾》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性”的奉义是指人天生就秉有的素质和本性,它引申而具有的普遍词汇意义则具有强调内在属性和内在涵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说文&;#183;牛部》:“犁,耕也。从牛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其始人耕者谓之耕,牛耕者谓之犁。”牛耕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程树德《说文稽古篇&;#183;牛耕之始》:“按《齐民要术》引《说文》:‘耕,种也,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字从牛会意。’元&;#183;李治《敬斋古今黈》云:‘前汉赵过,始用牛耕。’郑樵《通志》亦谓牛耕起于赵过。  相似文献   

13.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14.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其美学理论《创造与模仿》一文中有一段关于“文章诵读”的精彩论述: 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韩昌黎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朱晦庵曾经说过:“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说“”近读周俊勋先生的《释“公”》一文①,文章引《说文·八部》:“公,平分也。从八从,八犹背也。韩非曰,‘背私为公’。”周先生以为《说文》说解有误,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证明,“公”字“象人面容之形”,其主义也当为“容貌”义,后来孳乳为“颂”,继...  相似文献   

17.
说“略无”     
说“略无”孙德祓(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略”字条第八义项为“稍微”。并引《世说新语·任诞》:“宣武(桓温)欲求救於(袁),……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为书例。我以为此义项有误,“略”在书例中当作“全、皆”之义解。节引难以全面确切了解其义,...  相似文献   

18.
一《康熙字典》作为字书,率先在“薪”字下列出了一个义项:“草亦曰薪”;晚清之《经籍纂诂》未录。后来,《中华大字典》“薪”下引了《说文》“荛也”及《通训定声》“草柴”之说,而未加按断,模棱两可。近出《中文大辞典》、《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与新《辞海》等,均于“薪”下列有“草”义;而新《辞源》又付之阙如。集汉语字书之大成的巨著《汉语大字典》(1986~1990)亦将“薪”之“草”义排除在外(见第五册3306页),《汉语大词典》因之。“薪”字有无“草”义,语言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至今,权威辞书不收这个义项,我们不敢…  相似文献   

19.
事物有体有用。名词表体,动词表用。周伯琦《六书正讹》:“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说文》“梳”字段注:“器曰梳,用之理发,因亦曰梳。凡字之体用伺称如此。”古人造字,一般是先从名词起,名词往往又用作动词。有的还破音异读。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凡字有体有用。如“枕”:上声,体也,实也;去声,  相似文献   

20.
驸马都尉     
驸马,是我国封建社会人们对皇帝的女婿的专称。驸马原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汉武帝设置驸马都尉这一官职,专门掌握皇家马匹,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据颜师古注引《说文·马部》云:“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一曰驸,近也,疾也。”颜师古把《说文》的三种解释都原原本本摊出来了。我以为选最后一解“疾也”为宜。因为疾字有快的意思,驸马即是快马,快马则是骏马,天子之马非驸而何?“都尉”又怎样理解呢?颜师古注引应劲云:“主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依此解释,我们是否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