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效率低下,基本上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英语教学大纲上所列的知识点、语法点进行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效果甚微。而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不仅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这一学习方式.我们应如何理解其内涵认识其意义?应如何去促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地实践这一学习方式?下面.笔者想谈点不成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熊辅弼 《时代教育》2007,(8Z):118-118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究学习”方式为作一种教学理念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给语文教育者倡导了适合时代要求和符合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样“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解放后 ,中国长期推崇赫尔巴特理论 ,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过多考虑知识的传授 ,忽视…  相似文献   

7.
袁锦明 《科学教育》2004,10(4):19-21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结合”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提出问题后,按照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程序进行“三结合”教学,使每个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弘扬的个性去感悟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的由来及分析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一些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的新主张,如“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革命”等。在这些讨论中,学习方式“转变”说已显端倪(在下中,我们将所有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向,称之为“转变”说)。不过,这些讨论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之意,或至少并不排斥传统的学习方式。明确地提出“学习方式转变”的献出现在2001年前后。  相似文献   

9.
全国小语会于2005年(去年)2月开始,对《语课程标准》,作了两次修订。正式提出: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修改引起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在第三小组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们就围绕着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娟 《教学月刊》2009,(1):35-37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并在英语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手艺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丈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义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学校成立并办好文学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阵地.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必需。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最新学习理念。这一理念改变了原来的“知识本位”为“以人为本”,关注的焦点从“知识习得”转到了“人的发展”。这既是对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请君入瓮。现在,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教师努力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进入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不小的进步。然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者必须放下手脚。这就要求教者明白“自主”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过去旧的学习方式的大胆革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文课的设计如何体现这—理念呢?  相似文献   

14.
蔡定田 《湖南教育》2003,(13):31-32
小学科学课程,把课程性质确定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并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决定了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孤立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这三种学习方式的转变。1.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提出来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非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学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多只能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齐步走”式的学习。这便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在这种学…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维度就提出了展示学生学习语的“过程、方法”,其中一条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全面更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点”呢?也就是探究性学习到底应该在何处探究才能体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汉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自主学习”方式是推进这一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从“自主学习”方式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入手,重点论述了在大学汉语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探究学习”是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贯彻和实施这一教改新思路,本人在实践中有几点肤浅的体会,在此说出来,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 ,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语文课程教学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其具体做法是 :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我在教学中以激趣为手段 ,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如教学《寓言两则》时 ,课前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 :“这节课老师让大家听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