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行路难》是乐府诗古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经常用乐府诗题写作,表现了他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擅长.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人们对乐府诗旧题目进行了全面拟写,同时又在旧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题,从而导致了旧题乐府诗的创作在盛唐再次繁荣.盛唐诗人在创作旧题乐府诗时往往能处理好继承与变革的关系,因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旧题乐府诗的创作之所以在盛唐时期走向繁荣,主要是由于人们把乐府诗看作"诗之一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兵车行》是歌行体诗歌,自拟新题,选择社会实事入诗,主旨为批判最高统治者以一己之私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后果,这在当时是创举。“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胡适高度评价《兵车行》。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了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乐府诗《兵车行》,这是一份“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宣言书。唐代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谓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是,封建  相似文献   

5.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行本是古代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但杜甫学习并发展了乐府民歌的形式,没有沿用旧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拟了《兵车行》这个题目。蔡宽夫对此高度赞扬说:“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  相似文献   

7.
在鲍照的乐府诗中,《拟行路难十八首》历来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它作于何年?主旨何在?对于这些,学术界至今有不同看法,迄无定论。故本文不揣翦陋,特提出加以探讨。 (一)《拟行路难》作年考辩。 关于鲍照的《拟行路难中十八首》的作年,目前学术界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少作”,一是“非一时所作”,近又有元嘉二十一年之说。 最先提出“少作”说的是陈祥明,他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说:“《拟行路难》诸篇,应是明远少作。”其后又有陈沆,他在  相似文献   

8.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9.
《行路难》是深受唐代文人喜爱的乐府古题之一。唐代的《行路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以往论者对唐代《行路难》的探讨,仅限于唐代《行路难》对鲍作的继承等问题。本文就《行路难》的由来和演变、唐代《行路难》的入乐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第⑤句是这样的: “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兵车行》。但第一句中加点的“恨”字明显错了。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应为“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在历来收集乐府诗的集子里,都是作为两首诗的。可是清人庄祖述在《汉短箫铙歌曲句解》中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乐府诗笺》中,认为“庄说尤为妙悟”,同意“当为一篇”的说法。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也同意此  相似文献   

12.
袁茹 《学语文》2006,(5):17-18
《行路难》(其一)是体现李白思想特征的重要诗篇。前人对《行路难》的评论意见颇为统一,但仍有分歧,焦点集中在对该诗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行路难》中所体现的李白思想特征进行重新确定。首先我们来看不同名家学者的评说。  相似文献   

13.
王悦 《文教资料》2011,(36):243-247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文体概说】“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乐府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认为其生命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生命迁逝感与对死亡的恐惧感。接着从三方面探讨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形成 ,即鲍照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性 ,鲍照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以及《行路难》乐府旧题的内容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乐府诗歌的流变轨迹为出发点,以杜甫的乐府诗为研究中心,论述杜甫对旧题乐府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其乐府诗对后来的"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推动了新乐府诗的发展,以此形象地展现出杜甫在乐府诗歌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拟古乐府诗虽在诗歌内容上受到乐府旧题的限定,但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自觉的创新意识,这就是引赋入乐府,在传统乐府诗的内容形式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诗艺原则,即增加乐府诗的状物功能,使诗人可以更自由地逞弄文才辞采,从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同时,出于对诗中景物描写位置的刻意安排,某些作品已表现出规整的诗歌结构形态。这对宋齐以后的诗风及律体诗的产生都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乐府诗,写得清丽婉转,真切感人。李白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民歌学习,并袭用乐府旧题《子夜吴歌》写了四首诗,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咏秋。六朝乐府《吴声歌曲》中有《子夜歌》。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晋代有个女子,名字叫子夜,创造了这个曲调。因为出在吴地,所以叫《子夜吴歌》。这个题的内容多写闺怨,而且只有四句。六句是诗人自创,并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考察的重点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解阶段,真正深层次意义上的鉴赏题涉及不多。04年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柳中庸《征人怨》为什么是一首边塞诗;05年要求说明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微风”是如何贯穿全篇的。这是一个问题,还有第三小题直接问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07年第2题考的是对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最后一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夏俊芳 《学语文》2002,(5):13-13
“艺术是诉诸感性领悟的”(黑格尔语)。杜甫的《兵车行》对画面的描摹刻画,不能不说是诗中值得玩味的一个亮点,也是作者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