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迪 《军事记者》2012,(6):55-56
我军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语言环境、社会制度等,在对外塑造我军形象时,为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讲究传播艺术。应当为提升形象自塑能力、构建跨文化传播战略、实施全媒体传播策略而主动发言、把握对外传播要求、利用新兴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2.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宇 《青年记者》2021,(6):15-1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和竞争格局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为此,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模式和路径,创造性地构建全新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提升对外传播话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中,西藏的对外传播不仅关系到西藏民族地区的形象建设,更在整体层面上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西藏地方各级媒体立足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对外宣传中精准发力、以事实为基准,致力于讲好西藏和西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本文以西藏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国际报道为例,分析了讲好“西藏故事”的故事题材,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探讨了对外讲好“西藏故事”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报刊之友》2013,(9):9-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已经逐步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传统国家形象,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强大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世界人民景仰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想了解中国,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媒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级盛会、活动不断在我国举办,如北京奥运会、世界媒体峰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无疑给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本国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向世界传播。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其实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政治传播,因此国际受众构成不同,国家形象传播也就没有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国家口味的统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国家形象,使中国走向世界。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从对外传播角度刊载相关文章,首先特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戚呜教授撰文《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纸的宣传特点,认为此类报纸不仅方便了国人在异国他乡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宣传了国家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林利博士的文章则从实践出发,细数南京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之道,虽然谈的是南京,但我们应以小见大、推而广之,从中学习总结出国家整体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牛俭  王琦 《传媒》2023,(18):53-56
双语主持人是中外交流的桥梁。面对跨国社交媒体平台的封锁局面与对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他塑”处境,我国电视节目双语主持人可通过增强文化属性与主持人个人受众黏性、借鉴外交使团式的国际平台型媒体叙述方式、利用高低文化语境差异的转化,进行更加高效的对外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主流媒体开展东盟传播的现状,探讨在进行对外传播过程中广西媒体存在的瓶颈,提出国家应对西部地区主流媒体予以大力扶持,打造一支对外传播旗舰队;主流媒体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实现精准传播,丰富报道形式;借助民间力量与邻国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塑造更加立体的国家形象;要注意求同存异,积极构建网络"第三空间"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对外传播与和地方形象、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加大投入力度,搭建对外传播平台;提升地方媒体品质,提高舆论影响力;地方报道国际表达;加强与其他省市、中央、国外媒体的互动;重视网络媒体传播;建立完善对外传播工作机制,设立对外传播奖项是当前促进地方媒体对外传播力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叶元元 《今传媒》2014,(6):17-18,24
正主持人语:随着媒体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不断开辟新的格局。中国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本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对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树立国家形象,开展政治营销及"外宣"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对等传播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共荣共生。如日前正在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就是以影视艺术为交流平台,呈现异域的文化魅力,是进行国际间影视文化交流的较好形式。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对外文化传播为研究样本,研究组织外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外广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广播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向现代化国际媒体转变,提高自身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对外广播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笔者在此结合国际知名对外广播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广播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粗略的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外广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广播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向现代化国际媒体转变,提高自身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对外广播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笔者在此结合国际知名对外广播媒体的毒展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广播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粗略的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自中国加入WTO始,更紧密地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对外传播承担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任务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传媒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对外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以便早日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和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14.
张晖 《军事记者》2008,(11):16-17
当前国际传播的形势 国际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包括传播手段在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传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传播的较量也向纵深发展,国际传播格局被西方主要媒体垄断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传播场域、传播渠道、传播主体等都发生变化。为了积极应对传播现实,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必须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各方面寻求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外传播是指一国跨越国界、信息流向由内到外的传播,或在一国针对境内外国受众的传播。电视对外传播就是通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电视节目产品(如音像制品)或其他渠道(如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媒体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推进跨文化传播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晏彦 《传媒》2023,(16):58-60
地方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平台小、资源少,如何能突破自身局限“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塑造国家和地方形象?本文以广西日报社为例,分析其近年来发挥地域优势,依托海外华文媒体建设广西云·东盟国际传播联络站,推进区域国际传播的实践探索,供地方主流媒体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森 《新闻战线》2012,(4):79-81
文化和形象对外传播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军队对外形象传播是国家对外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  相似文献   

19.
何仪 《新闻前哨》2023,(13):70-71
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国际传播格局也随之变化,全球进入平台传播新阶段,研究构建地域性媒体传播平台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地域性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都地方媒体Chengdu Plus为例分析国际传播创新策略。地域性媒体平台需要从精准平台内容定位、开展平台用户分析、深挖特色地域文化、转变平台叙事主体等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却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对外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书、刊、报纸等纸质媒体是最基本的传播手段之一。由于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以纸质媒体为例,通过分析传统外宣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