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问政节目,始于2010年湖北武汉电视台.2012年12月2日,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在浙江省率先开设了《市民问政》电视栏目,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至2013年8月底,已经播出了40期.与较早前由金华当地报媒开设的《市民问政》相比,电视问政栏目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梁建强 《东南传播》2012,(6):151-153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发展可谓面临着"内忧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各地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外患"则指网络媒体的迅疾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广告资源和受众资源等均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在争夺受众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一批极富特色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栏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栏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政务类电视栏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良好的主持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现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桂林 《中国记者》2014,(2):111-112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其中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广受业界关注,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及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奖项。  相似文献   

5.
周长城 《视听界》2014,(6):93-95
电视问政节目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如南京电视台的《向人民汇报》、《民声》,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百姓问政》等。这类节目多由以前的政风、行风评议类节目发展而来,一般时长从四五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谢征 《声屏世界》2012,(9):11-13
2011年11月,一档名为《电视问政》的栏目在武汉电视台亮相,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提法,自从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媒体在"媒体问政"中能有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日益令人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媒体对于问政将有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7.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内最早的电视问政节目始于2002年郑州电视台的《周末面对面》.2007年武汉电视台开播以“兑现承诺、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为主题的治庸问责节目.随后,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份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尽管国内多家电视台正在或已多年举办此类节目,但是,学术界有关电视问政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在CNKI以“电视问政”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只搜到82篇相关论文,其中2010年和2011年各只有1篇,2012年12篇,2013年56篇.因此,关于电视问政研究学术界还需要紧跟实践步伐,在学理上进行探析,以便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电视问政与微博问政的特色 1.电视问政的特色.第一,面对面,规模较大.电视问政节目属于大型现场直播访谈节目,阵容浩大,节目现场聚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嘉宾,以及外场的采访与被采访人员.武汉电视台2015年电视问政“期中考”,规模达到历年之最,6场电视直播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实况直播,53名领导干部“应考”,现场反映情况,听取群众心声,代表和职能部门表真心,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落实.  相似文献   

10.
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已成为该市治庸问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该节目的策划、选题、内容等考查《电视问政》成功的原因以及该节目中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群众向政府部门了解政策、建言献策的渠道逐年增多,范围逐年拓宽,这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进步。但是,群众在问政过程中,依然会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近年来兴起的电视问政,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颇受瞩目。尤其是湖北地区的电视问政节目,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全天候·对话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1年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广东和海南等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电视台的《百姓问政》。该类节目基本上源于政风评议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问题上,成为了政府执政的一大创新之举,深受各地观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当地电视台均有着良好的收视成绩。百姓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  相似文献   

13.
王智 《报刊之友》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周学 《视听界》2013,(2):87-88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推出各种类型的问政类节目,为促进服务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架起了桥梁。如湖北荆州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综合频道的《电视问政》等季播性互动直播节目,浙江电视台6频道的《民生圆桌会》、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我们圆桌会》等常态性民生谈话类节目,以及南京电视台《向人民汇报》部门领导述职评议电视直播节目。开播于2009年的《向人民汇报》,较早认识到电视直播在政风行风评议监督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共同推进民主评议工作,形成了政风行风评议的“南京样本”。  相似文献   

16.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舆论监督形式,自2012年开始迅速发酵,在全国各地市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一现象对已经进入改革深水期和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够为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而且也是惠及一方百姓,助力地方行政改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批评类节目不同,电视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对面的公共对话空间,尤其是官员们公开、零距离地直面电视"考问",政府和官员都要面临更多考验。  相似文献   

17.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18.
黄枫 《今传媒》2007,(10):4-5
肖东坡,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主持人兼制片人.1994年进入山东电视台,1997年到央视"乡村季风"栏目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02年获得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惟一的电视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中国电影电视神农奖金奖(两项),全国对农节目奖一等奖(三项).2001年,所主持的"乡村季风"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相似文献   

19.
电视问政节目问世以来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电视媒体开办了此类节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电视问政节目这么受欢迎?本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机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媒体广场"栏目正式诞生,从最初附着在早间新闻中的简要报摘,到今天节目形态完整、内容丰富的新闻栏目,"媒体广场"正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国内电视传媒权威的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