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传媒的发展与变革,舆论环境更加复杂,网络时代的新闻标准也正在发生着嬗变,反转新闻频频出现.我们不难发现"反转新闻"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引起公众关注的并非新闻事件本身,而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反转和公众态度的转变.本文借助"反转新闻"对选择标准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新闻媒体在两难困境中的博弈与平衡,从而理性地看待反转背后的媒体责任和全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频繁上演的新闻反转剧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考验,结局往往是读者感觉受骗,不断降低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媒体公信力岌岌可危,不管是受众还是媒体都应该对其中的媒介素养问题加以反思。笔者以"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的缺失为角度,研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特性,"反转新闻"的本质是新闻真实性缺失,但对真实性的追求相对有限,受众的"作用力"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舆情反转”现象在媒体的报道上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反转新闻的出现使得民众感叹面对新闻时无所适从.从媒体上看到、听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即使当初言之凿凿的报道,也存在以后被颠覆的可能.本文以四川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为例,分析反转新闻出现的原因以及特征,探索舆论审视下的反转新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融媒体等多种新闻媒体形式的日益繁盛,传统民生新闻热线与新闻都市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面对5G时代的到来,如何进行都市媒体民生热线的新时期转型成为媒体改革的重点.民生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新闻媒体是民众的耳目,想民众之所想,报道民众关心的问题,因此,做好民生热线转型是新闻媒体转型的挑战.如何转型?转型之后如何兼顾传统热线与新媒体融合?这些都是当下都市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文章从传统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媒体转型现状出发,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为都市新闻民生新闻热线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广播在特殊新闻现场报道中,尤其与互联网媒体联动后,具有实况声音、多现场互动、移动性、伴随性报道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斌 《今传媒》2010,18(9):38-39
立法新闻本质上属于法制新闻,随着立法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强,媒体对立法活动也越来越关注,对立法活动的报道内容越来越丰富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并作为一个全新的新闻类型得到业界重视。立法新闻的报道范围涵盖了立法的各个环节,在立法报道时就形成了一定的报道技巧和方法。因立法活动是计划性、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新闻媒体在立法报道中会出现与立法本意之间的偏差,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引起误导,并有助于改进立法新闻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公民的经济生活也在发展着。因此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就应该做好经济类新闻的报道。然而经济生活永远都是渗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的,因此在我国媒体对于各类新闻的报道时都离不开对于经济的报道。我国的经济发展过速难免会有许多遗漏的地方,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工作就应抓住这些方面让新闻媒体真正成为监督我国社会生活进  相似文献   

8.
李援 《新闻战线》2015,(7):168-169
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传媒体系也越来越现代化,新闻媒体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产物,并担负着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件的主要职责。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各大媒体均将其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针对于此,本文从新闻媒体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媒体报道欧债危机的视角,为其他媒体报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景 《视听》2016,(12):95-9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公众言论的自由化、便捷化以及传播平台的扩大,都使公众言论在网络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不仅是公众言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折射出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新闻反转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舆论的引导经过新信息的曝光,有可能发生反转,从一方导向另外一方。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为例,分析网民舆论与新闻反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新闻反转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叶胜美 《视听纵横》2007,(3):110-111
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反转新闻容易在新媒体温床繁衍滋生。反转新闻的频发,对媒体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的负面影响。笔者以榆林产妇坠亡案这一典型反转新闻为例,分析新媒体语境下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和媒体存在的失范现象,并探索主流媒体、专业记者、意见领袖和相关部门等的有效作为方式,防止或减少反转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背景下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但当前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存在较严重的失范、失实、失衡现象,新闻媒体在报道态度、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和话语转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对此,在媒体层面应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从业者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媒体的外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公众对新闻媒体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赖丹 《传媒》2023,(1):53-54+56
全媒体时代,数据新闻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报道类型,在叙事工具、技巧和方法等方面逐渐具有成熟范式,在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持续探索中形成了多元的报道特色。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作为数据新闻报道的成功代表,紧密围绕数据新闻要素展开创新报道,充分展现了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下数据新闻生产实践的鲜明特色,对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默 《声屏世界》2017,(9):19-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新闻反转"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新闻反转现象不仅会引发舆情的关注和反转,同时在反转中也消磨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尤其在新媒体传播方式日益盛行的当下,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本文尝试通过分析2016年发生的新闻反转典型案例,发掘新闻反转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新闻反转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成就在变化,成就报道 的主体也随之变化 新闻单位几乎每年都要组织成就报道。五一、国庆等节日到来之际,岁末年初,一些重大的纪念活动,新的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新闻媒体上往往会形成成就报道的高潮。成就报道是我们正面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去年各新闻单位组织的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报道,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各地、各行业的特色,搞得丰富多采,有声有色。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关于五十年  相似文献   

16.
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访的深入,初始的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事实被后续报道颠覆,这种现象被称作反转新闻。学界将反转新闻界定为某些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虚假、失实的,具有危害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有损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事实上,反转新闻是后续报道对先前报道进行事实更正、补充的过程,从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并非有害而无利,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推动新闻理念由结果真实转向过程真实、促使新闻生产更加透明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反转新闻此起彼伏地出现,影响着社会传播环境,同时挑战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由此,本文将以近几年反转新闻为研究对象,从反转新闻形态、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的表现出发,分析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提出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辉 《青年记者》2015,(5):30-31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全球媒体广泛关注,各类报道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但这无法掩饰部分媒体新闻伦理的缺失。这一事件给所有的新闻媒体敲响了警钟。面对重大事件,媒体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在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的重大事件中,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报道新闻和发布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考虑是否符合新闻伦理,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拥有人文关怀,同时肩负起新闻媒体应该  相似文献   

20.
主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也是政府与民众之“喉舌”。媒体行业的运作是对人民知情权和发声权的尊重,亦是对政府执政方针和施政策略的准确传递,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也需要重视新闻媒体从业者的新闻观塑造。为此,探讨舆情事件中,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表现,阐述缺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带来的行业危害,并提出加强从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议,为新闻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