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国际关系的动态。数字化时代社交网络不仅是全球传播的必争之地,还承载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使命。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实践,强调适应不同文化和受众的重要性,同时分析西方国家社交媒体发展趋势和各平台特点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策略,以引导国际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2020年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排行榜上的86家智库为研究对象,从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发布、用户交互3个层面分析国际知名智库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平台建设方面,美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知名智库开通了极具异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方面,从发布时间来看,不同智库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发文频次参差不齐;从发布媒介来看,大部分智库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发布信息;从议题设置来看,智库重点关注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和国内的重要问题。用户交互方面,不同社交媒体的用户交互存在差异性。建议我国新型智库构建以官网为核心的辐射状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养专职管理智库社交媒体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围绕全球热点与国内重要议题发布高质量信息,建立推动其运用国外社交媒体的保障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龚捷  秦赛一 《青年记者》2016,(21):18-19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不断升级,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以“短平快”为基本特征的即时信息传播时代——“微媒体”时代正在全面到来.“微媒体”时代,数以亿计的微博、微信用户参与其中,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网络热点事件频频出现. 时效性:网络热点事件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特性还是网络热点事件的基本特征,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要素:时间.信息即时传播,热点瞬时爆发,决定了“微媒体”时代网络热点事件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标准相较于以往更加严格.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时性和全时性.  相似文献   

4.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与互联网融合是城市广播的必由之路,打好媒体融合这场攻坚战是城市广播应对新媒体挑战,继续前行发展的良策.在这一背景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郑州电台”)重构新闻采编、节目播出的流程,将传统广播与互联网传播同步发展,借助现有的社交媒体,打造蜻蜓河南、会面APP、郑州网络音乐台等移动互联网项目,精耕内容,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加快媒体融合推进步伐,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本地化服务能力,形成新媒体矩阵,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的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网民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5,(8):80-80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属的“国际在线”(GRIOnline)网站多语种网络电台(InetRadio)7月13日开播。多语种网络电台将致力于满足广大网民信息需求,关注网络生态、文化和生活,融合线性媒体与网络交互性媒体传播特点,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多语种综合性门户网络电台。  相似文献   

8.
石岩 《新闻世界》2009,(10):64-65
评论是一个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它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社会发展的急剧变迁以及民众利益诉求的目趋强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近些年在国内各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报纸在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和编读互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才能赢得读者,党报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郭宇辉 《东南传播》2023,(12):110-112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泛滥,网络社会面临着虚假信息的困扰。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主流媒体通过推进事实核查新闻,扮演打击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角色。主流媒体的事实核查新闻,具体包含“编辑事实核查”“新闻真相调查”“事实核查新闻”三类实践模式。网络化社会和网络社交媒体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温床,当前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逐渐陷于困境,发力阻碍及实效存在不足,建议大力发展事实核查新闻,开发高效的应对机制或平台,构筑事实核查新闻的信任基础,以网民路线为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0.
“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鹏 《采.写.编》2023,(3):169-171
在国际社会中,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借助社交媒体的内容,在国际中进行传播,不但能够宣传国家的形象,也能传播国家的文化,从而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近几年来,各类社交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些社交媒体除了在国内形成了强势的影响力之外,也开始逐步地走向了海外市场,并且在其他国家受到了欢迎和认可。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现状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14.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15.
赵新春  冯琦 《新闻前哨》2013,(11):103-103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的信息交流、传播手段的普及,广播以“点到面”信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被打破。信息传播方式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可能、可以借助微信、论坛、博客等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随时随地传递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成为“自媒体人”。  相似文献   

16.
毕建录 《青年记者》2016,(31):51-52
牛津路透新闻研究院《2016年数字新闻研究报告》表明,①社交媒体已经渐渐成为新闻获取的最主流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的国家、民族界限越来越模糊.随着国际媒体和公民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强,中国国内社交媒体的信息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公民了解中国和国际媒体报道中国的新闻来源.美国《时代》杂志在推特诞生时曾预言,社交媒体的崛起不仅会改变世界,还会改变世界改变的方式.国际社会公民对他国形象的认知,也很有可能随着公众获取国际新闻和国外信息的渠道而改变.②随着国际社会公民对中国了解的渠道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了切身的感受,他们对于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报道的认同感也可能变得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7.
郝烨 《传媒》2015,(22):75-77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标志着高聚合性、高黏性的信息生产方式正在流行起来.越来越多拥有较强生命力的互联网产品的产生标志着Web2.0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既是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同时也肩负着网民在网络社会中进行自身角色重构的任务,个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重新塑造个人形象成为这一时期拟剧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杂志编辑问我,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你感觉互联网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哪些作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检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不同于大众媒体的“广播”传播模式,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网络上的信息是零散、多元和破碎的。尽管网络上的信息远远多于传统媒体,但单个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持久性要远远弱于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网络传媒以其极强的网络效应及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占据了当今媒体传播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舞台。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的优势已经逐步凸显出来。媒体已经进入公民记者时代,广大网民享有了新闻自由的权利,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付晓光  袁月明 《传媒》2016,(1):25-27
电视的出现弥补了广播声画分离的问题,但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的创新优势逐渐被互联网蚕食.首先,互联网对网民进行了赋权.在新的传播关系中,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声的主体,信息的多元选择和定制媒体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