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伊朗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领土面积有164.8万平方公里,人口4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4.4%,全国的文盲人数占38%。伊朗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不很长,在本世纪初的宪法革命初期,有人提出建立一个能满足各种人需求的公共图书馆,于是一些人在德黑兰开办了一个小图书馆。1921年,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伊朗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伊朗式抉择     
内贾德的民粹实验告吹,现在伊朗不得不在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作出抉择。如果奥巴马政府坚持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则可能将准总统鲁哈尼的改革前景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核查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之下,伊朗国内由大学生示威而引发的政局动荡,正对该国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建立的政教合一的体制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感谢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和马吉德·马吉迪这样的电影大师,让我们不再对当代伊朗一无所知。不过,银幕所展现的仍然是乡村的、边远的,而城市知识分子的,尤其是女性的生活状况,则仍然讳莫如深。1979年革命之后,外界通常以为,这个文明古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不复存在。玛赞·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或可扭转这一印象,这些黑白方格漫画,如流动的电影画面,叙述着近三十年来德黑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聚。此书先以法语在巴黎出版,与同期在美国上市的另一本《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一起,轰动世界。在西方媒体对伊朗多年妖魔化报…  相似文献   

5.
依云 《全国新书目》2012,(10):75-75
伊朗电影早已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成为人们了解伊朗的一扇窗口,然而其丰富多姿的文学在国内却鲜少有译介。伊朗电影向来以充满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独到的观察为大众熟知,与近日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相似,伊朗小说《灯,我来熄灭》也是从一个家庭的生活着眼,反映了各种在伊朗的传统与现实的重压之下造成的分离与隔阂。这本发表于2001年的小说是伊朗当代最享盛誉的女作家佐雅皮尔扎德的代表作,囊括了当年伊朗的所有重大文学奖项,随后其法语版和德语版在法德两国的文坛广受赞誉,英文译本也将于今年出版。  相似文献   

6.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国一直没有正常的高层交往。因此内贾德的到访可以说是结束了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2007,(33):42-42,44
这支神秘而强悍的部队,是伊朗“反美杠杆”的中坚力量。它因此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美国制裁伊朗的下一个锁定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伊朗是伊斯兰革命发源地,是伊斯兰世界反美运动的一面旗帜。但最近几年,伊朗发生了伊斯兰国家中最为激进的社会变革,其社会实验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伊朗街头政治狼烟又起。2009年12月27日,6月大选中落败的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在德黑兰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至少8人丧生,300多人被捕。死者中包括前总理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3天后,支持政府的伊朗民众在全国主要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谴责反对派及支持者,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一场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革命,为伊朗人建立起一座“纯净”的伊斯兰宗教圣殿;20年后,伊朗人民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又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5日凌晨5时许(当地时间),在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实施尼日利亚农村电话网工程的五名中国技术工人遭一伙武装歹徒劫持。此后,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展开全力营救工作。1月17日深夜,五名人质全部获释。近几年我国在外工程人员遇袭或遭劫持事件已发生多起,这让一位前伊朗大使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其任驻伊朗大使期间也曾发生一起我国工程人员被绑架事件。那起绑架案经历时间之长,营救工作之复杂与艰难,至今也算罕见。  相似文献   

12.
外界看到,一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随着核问题的缓和有了长足进步,而且还在伊拉克反恐问题上与美国存在“默契”,鲁哈尼的弟弟法莱多在其中功不可没。而经济发展计划、社会保障计划和环保计划,则是鲁啥尼雄心勃勃的国内改革计划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伊朗核问题的日益升级使得美国与伊朗关系剑拔弩张。目前,外交斡旋的大门仍然敞开,但是,军事对抗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伊朗的上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虽然美、英等国一再强调,对伊朗的所有政策选项都在桌面上,包括战争。但外交辞令是一回事,实际政策又是另一回事。与伊朗开战不是一个好选择,尤其是在美国大选年2012年伊始,伊朗和西方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2012年也是美伊两国大选年。伊朗将在3月份举行议会大选。这是自2009年总统大选引发大规模骚乱之后的第一次全国选举。2月11日,伊朗伊斯兰政权将迎来自己的第33个生日。过去33年,伊朗一  相似文献   

15.
伊朗是一个国际新闻中的富矿,相关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中国新闻机构在涉及伊朗相关报道时容易出现一些失误,出现盲目跟着西方媒体跑、盲目跟着当地媒体跑、盲目跟着伊朗官员跑的情况,中国新闻机构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既抓住机遇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又客观、公正地反映伊朗的处境和现状。  相似文献   

16.
伊朗在最后时刻抛出对六国方案的模棱两可的答复,使在伊朗核问题上本已难以协调立场的国际社会更是左右为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了第十届总统选举。保守派候选人、现任总统内贾德和改革派候选人、前总理穆萨维被外界认为是最有竞争力的两名候选人。选举结果对伊朗的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伊朗民众对选举展示出了空前高涨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18.
国内研究伊朗历史的图书很少,专门介绍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图书更是罕见。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伊朗前情报总管的揭秘》就填补了这个空白,向读者展现了西亚大国伊朗的动荡岁月。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是伊朗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一书从作者侯赛因·法尔都斯特少年时在学校里认识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开始,展开了伊朗巴列维王朝跌宕起伏的后半期历史。出身贫寒的侯赛因·法尔  相似文献   

19.
张慧 《新闻世界》2004,(10):50-50
伊朗的《代价》走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媒体觉得是爆了个大冷门,其实,伊朗电影的深情与隽永.以及对生活真谛与人类原始情感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揭示,往往给人如雷轰顶般的震憾。  相似文献   

20.
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又称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伊文字交往由来已久,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我国伊朗学者张鸿年考证,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即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太(1304~1377)到杭州游历时,曾在运河船上听中国歌女唱一首波斯文的歌曲。后来有人根据伊本·白图太所作记录加以研究,确定其歌词是伊朗诗人萨迪的一首抒情诗。在明、清两代,萨迪的名著《蔷薇园》曾经作为我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辅助教材,进行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