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前些天,我们报社要求每个记者都报5个“走转改”联系点,说是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大家都在QQ群上议论,到底如何报?是不是报几个平时经常联系的村啊?报社为此明确指出,基层不一定指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厂矿车间,也不一定是指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并不完全是个地理概念.准确地说,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这样一说,大家才明白,就是报最近你认为最应该接触的、普通群众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所在地.只要我们能够真正走近老百姓的生活,真切感知他们的内心,我们也就走到了基层.  相似文献   

2.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如何做到常态化?这是新闻单位一直在探讨的问题。2013年9月,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报的形式,转发了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经验材料后。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深化走转改,推进常态化上做文章。江苏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走转改经验》、《淮安新闻阅评》、《淮安宣传》向全省、全市新闻  相似文献   

3.
<正>从"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让党报实现了最佳宣传效果,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近两年来,笔者感受到全国各主流媒体积极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各媒体根据各自特点,策划出各具特色"走转改"栏目,使百姓更加关注媒体。鸡西日报随着"走转改"活动的展开,也开设了《走基层看变化》、《记者走基层》、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2012,(2):22
为展示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广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组织选编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新闻作品第一辑》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评论和理论文章选辑》,近日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魏永刚 《今传媒》2007,(12):6-8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6月9日,咸宁市档案局、方志办开展了以"走进档案"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组织街头宣传。在市档案局办公楼前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采用资料发放、业务咨询、宣传展板等方式宣传档案知识,咨询群众络绎不绝。活动现场发放《档案法规规章选编》、《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地方志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和《走近档案——档案连着你、我、他》宣传画册千余册(本、张)。通过档案宣传,让群众增强了档案意识,感受到档案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好老师."《闽西日报》始终秉承这一理念,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从闽西老区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近期,《闽西日报》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了"十八大精神在闽西——党报记者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大批以基层群众为主角、带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当下,国内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好新闻、好作品层出不穷.记者放低身段,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将镜头对准普通的劳动者、社会基层群众,反映他们的苦与乐、喜与忧,表现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境界,给新闻界吹来一阵清风.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作者以《甘肃日报》"走转改"活动为例,深入分析了"走转改"活动与民生新闻的内在关系,是实践者较具学理色彩的一篇文章。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引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在实践中,"走转改"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各媒体开办的"走转改"专栏基本就是民生新闻的专栏,专栏报道就是典型的民生新闻报道。《甘肃日报》500余篇"来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过江索道,到新疆喀什皮里村孩子们的上学之路,再到为白血病儿童马子硕开通的爱心平台。自2011年8月中旬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已派出报道团队400多路、记者1000多人次,足迹踏遍全国31个省市区的上百个县市乡村。播发"走基层"报道2000余条,涌现出《新疆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达茂旗:土豆大丰收销路遇难题》《桥通拉马底》《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医院蹲点日记》等一批接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各级新闻媒体产生了大量更贴心、更好看、更真实和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党报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持续深化"走转改"活动,使"走转改"变为新闻工作常态?本文结合吴忠日报的实践,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新闻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你报道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扎得不够深.正是因此,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报道只有真正走进广阔的田野、纷繁的社区、喧嚣的菜场、偏远的山村,从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动人们的内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方能令人信服.近一段时间来的《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对其他媒体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一年来,《哈尔滨铁道报》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既把它作为哈铁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哈铁报舆论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着力点,同时又以之作为推进本报新闻改革、带动新闻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走基层,重在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8月份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走转改”活动,宣传思想战线上类似活动开展得不少,最早可以上溯到“延安整风”.1942年2月上旬,毛泽东先后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以及中宣部和中央出版局联合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任务.现在提出“走转改”,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现在有些媒体存在日渐远离基层、作风飘浮不扎实、文风八股抑或九股味十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龙岩永定县新闻宣传与网络管理中心始终把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视为锻造新闻精品的必由之路,受益于"走转改",也写出了一批新闻精品。如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的《洪涛砥柱——记在"6·18"抗洪救灾中牺牲的永定县共产党员王树先》、《支部建在网上党员"流而不散"(主题)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永定县,探索创立"土楼e支部",让大学生流动党员有了真正的"家"(副题)》等。  相似文献   

16.
"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的高度、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从舆论引导和新闻队伍建设的高度出发而大力推动的一项大规模的实践活动。 近期,中央电视台《重访郭明义》和《招工局长陈家顺》两个"走基层"系列报道备受关注。这两个系列报道都在《新闻联播》中以一天一集、持续五天的方式播出;这两档"新闻连续剧"既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仔细推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应是一次活动,而应是一种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常态.中宣部等五部门之所以发动和部署这场活动,并强调建立长效机制,很大程度在于我们过去或多或少偏离了这个常态,甚至忘掉了这种状态.根本问题在于,不乏有些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有所误读乃至认识空白.因此,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2,(3):34
《传媒》杂志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一份面向传媒产业的新闻核心期刊。为进一步宣传全国各媒体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采写事迹及新闻工作者先进典型报道,本刊"传媒实战"栏目特设"走转改"专栏,面向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从一开始,就将关注的焦点投到基层和群众,着力于微观叙事,具有鲜明的"草根"色彩,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最近一年多时间,在"走转改"活动中,《河南日报》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先后推出"九论十八谈",取得了宣传报道的成功,也在"走转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日报》:"我在现场"从2011年8月开始,《四川日报》在一版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推出"我在现场""直击一线"等子栏目,为读者奉献出一大批散发着泥土芬芳、投射出生活热力、反映民众真实心声和诉求、采集于基层的鲜活报道.这些报道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了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截至10月下旬,《四川日报》已刊发百余篇专栏图文报道,受到读者好评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