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超  张建琦  刘衡 《科研管理》2019,40(7):140-151
既有研究表明面临资源短缺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资源拼凑实现创新,然而其并未揭示资源拼凑促进创新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本文构建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在资源拼凑到创新过程中的中介模型,并基于珠三角地区200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部分中介了资源拼凑到创新的关系:资源拼凑在直接促进创新的同时,也间接通过提升企业的智力资本促进创新。在理论上,本研究揭示了资源拼凑对创新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实践上,本研究为面临资源短缺的中小企业如何克服资源短缺,提升智力资本,进而推动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方勇  王姗姗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62-167
针对目前研究中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相对分离状况,将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纳入资源拼凑理论,构建技术与市场融合的企业4种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双元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特别是其组合关系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电子信息领域等239家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均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源拼凑,探索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探索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应用性技术创新-先动型市场导向与资源拼凑之间关系不显著,应用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企业资源拼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探索性技术创新-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影响企业资源拼凑行为.基于研究发现,对促进企业积极进行资源拼凑提出注重资源配置、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加强技术与市场的联系、避免信息和资源不对称等问题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晓翔  李晶 《科研管理》2019,40(7):173-181
即兴与拼凑是中小企业经常应用的两类重要行为策略,但是它们对于创新的作用尚存在争议而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构建由即兴、拼凑的主效应以及二者交互效应、资源结构调节效应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利用2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证实即兴、拼凑策略和中小企业创新之间分别呈倒U型和正相关关系,即兴和拼凑交互效应显示二者会弱化彼此的作用,维持更多的沉淀资源正向调节即兴对创新的作用。在证实即兴、拼凑作用的同时,从创新的角度为中小企业如何选用这些策略或者策略组合以及配置资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企业如何在资源约束情境下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认为,资源拼凑有助于社会企业短期内突破资源约束把握创业机会,但不利于长期内构建竞争优势实现规模化发展。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社会企业通过资源拼凑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独特现象。为了揭示该现象背后的理论机制,本文基于一家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社会企业案例,构建了社区资源拼凑助力社会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社区资源拼凑行动是社会企业突破资源约束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随着社会企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其社区资源拼凑行动也从注重拼凑本地和异地社区资源逐渐转向对社区资源的效率治理。研究结论深化了对资源拼凑与社会企业规模化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同时为社会企业与社区共建共享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宋晶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1):86-94
资源拼凑是创业企业打破资源局限,把握创业机会,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创业者社会网络对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并探索了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在相关研究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研究假设,并使用我国创业企业的实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包括: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更有利于资源拼凑行为的开展,异质性程度较高的社会网络不利于资源拼凑,联结强度对资源拼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达高性以及联结强度对资源拼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在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下,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实践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式资源拼凑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而探索式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动态性在利用式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探索式资源拼凑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深化和拓展了资源拼凑理论,也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战略导向和资源拼凑理论为基础,探讨战略导向对企业资源拼凑的内在作用机制,分析了环境竞争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以长三角地区218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技术导向负向影响资源拼凑行为,市场导向正向显著影响资源拼凑行为,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交互项正向影响资源拼凑行为;经营环境的竞争性程度越高,技术导向越不利于资源拼凑行为,而市场导向则显著促进资源拼凑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敏 《科学学研究》2020,38(5):886-894
资源拼凑曾经是新创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策略,如今却面临弱化企业家精神的质疑。本研究以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不确定环境下的政企互动情景,对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予以揭示。研究发现,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导向呈倒U型关系,并对企业前瞻性和风险偏好均存在消极影响。政商关系对资源拼凑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存在“双刃剑”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对资源拼凑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存在倒U型的调节作用。因此,重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在于把握“亲清有度”的政企互动准则和价值逻辑。非新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资源拼凑的战略意义并赋予其更为深刻的行动内涵,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高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成长是中小企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即兴、拼凑等中小企业常见的行为策略应如何配合资源配置策略同样值得探讨.本文从创新成长和资源单位的视角分析,选择软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互补型内外部资源配置策略,即外紧—内散型、外松—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长;即兴策略增强外松型、内聚型资源单位结构对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作用,而减弱外紧型、内散型相应的作用;拼凑策略则会增强外紧型、减弱外松型资源单位结构的作用.作为最小的自主活动单元,资源单位及其和行为策略的交互效应是认识企业运营和成长的新视角,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途径与机制,同时对资源基础观等理论提供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拼凑和外部创新搜寻的交互视角,本研究认为企业在技术市场需要通过复合的途径为知识或技术找到最佳的“工作”,即推动企业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寻找均衡点,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双向开放式创新。通过来自珠三角的176份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1)外部创新知识搜寻对双选开放式创新,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的影响。(2)企业资源拼凑对双向开放式创新也均起到了正向影响。(3)企业资源拼凑与外部创新知识搜寻的交互作用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孙永波  丁沂昕  杜双 《科研管理》2022,43(1):105-113
   创业机会的本质是了解企业家如何运作并形成机会,发现或识别作为创业机会发展的开端尤为重要。资源作为维持企业内部稳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企业必须有效地拼凑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冗余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探索冗余资源与资源拼凑的倒U型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已沉淀冗余与未沉淀冗余均可有利于企业识别创业机会;随着未沉淀冗余的增加,其对资源拼凑具有正向影响,当超过一定的节点,未沉淀冗余负向影响资源拼凑。本文为企业合理利用冗余资源,培养资源拼凑能力,以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周键 《科研管理》2022,43(1):200-208
   “激情创业,理性行动”已成为创业实践领域的共识,也是提升创业成长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Affect-Behavior-Output”分析框架构建了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并分析失败事件学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5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2)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且创业资源拼凑行为在创业激情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失败事件学习正向调节创业激情与创业资源拼凑以及创业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机制问题备受关注,既有文献多从政策和企业财务等角度展开研究,鲜有文献分析技术型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将董事长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经历作为技术型企业家的表征,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型企业家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补贴强度和R&D投入强度促进了创新产出。进一步考察所有制因素,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不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也无益于增加创新补贴,但提高了R&D投入强度;而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通过提高创新补贴和R&D投入强度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高阶理论和企业家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基于企业所有制异质性视角,开创性探索了制度因素作用于企业家个人特征对创新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这些发现对完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和发挥技术型企业家创新引领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源约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探索突破约束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构建了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拼凑分别与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正相关;(3)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工作经验未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in enabl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in 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to engage i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business. Drawing on the 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t argues that resource-constrained SMEs rely on their relational capital to augment their capability to innovate in order to find better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ways of doing business. However, SMEs need to harness their KM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leverage the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emanating from their relational capital towards building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is capability is essential in integrating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business. The findings from our analysis of data from a survey of 241 manufacturing SMEs in the Philippines support these hypotheses and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n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y to engage in KM in order to adopt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