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10 — 2016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产生额外的激励效应,但这一效应并不能直接促进企业增加相应的创新产出,我国的风险投资在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在地区市场化进程、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作用下,风险投资引致的额外研发投入能够间接地增加企业的创新产出,即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能够提高风险投资引致的额外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增强风险投资的创新产出效应,且在对专利进行细分后发现,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在企业的发明专利中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优化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政策、合理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的创新增值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以中国1048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权属性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采用Tobi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对于认识风险投资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CDM模型,将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研发投入、技术产出和绩效提升三个过程,分别考察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深入研究风险投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对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风险企业提高研发强度和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实现的。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对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CDM模型,将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研发投入、技术产出和绩效提升三个过程,分别考察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深入研究风险投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对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风险企业提高研发强度和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实现的。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对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所在城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考察普惠化制度安排和选择性直接支持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与选择性直接支持相比,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更精准地促进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且其创新促进作用更持久;(2)政府参与创新的两种方式对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存在协同促进作用;(3)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缓解不完善的市场化环境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负面影响,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创新促进作用在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下才能充分实现;(4)普惠化制度安排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研发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政策效果在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政府应在进一步优化现有选择性、差异化直接支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功能性、普惠化的制度安排推动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刘督  万迪昉  吴祖光 《科研管理》2016,37(12):46-54
以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类型专利授权量衡量创新质量,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与创新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创业板市场能否有效识别创新质量。经验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创新质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最为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影响的显著性较低,而外观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创新质量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绩效;(2)发明专利对企业市账比及托宾Q值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企业创新质量,具体表现为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发明专利包含的增量信息,但不能有效识别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包含的细微信息差异。  相似文献   

7.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探究了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支持能够通过使企业充分利用行业溢出的研发资源、减少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四条潜在作用机制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2)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并非同等受益于其技术创新活动,风险投资支持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效率,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未来的财务绩效;(3)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未来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会由于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不仅有助于明晰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同时也可为国家完善风险投资发展体系、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提供重要的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专利的数量和类型刻画的基础上,考察了R&D活动对企业价值和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R&D活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其中R&D投资能提高企业价值和经营业绩;目前上市公司的专利创新程度不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少于非发明专利数量;尽管专利拥有量能提高企业价值,专利数量越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越大,但不同质量的专利对企业业绩有不同贡献,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专利能显著提高企业业绩,创新程度较低的其他类型专利却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在目前我国创新相关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市场还不能有效甄别不同类型的专利.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9—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DCM模型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3个有序的过程。分别探讨了风险投资对这3个过程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参与下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有无风险投资背景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显著促进企业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风险投资参与下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来提升产出成果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系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引入非RD投入指标对以往的分析指标进行完善,建立新的理论模型,实证回归分析了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和非RD投入对产出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影响十分显著;而RD人员投入却对不同的产出绩效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就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出绩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辉  周孝华 《科学学研究》2020,38(1):158-168
作为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可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内在驱动力,而如何改善企业创新绩效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大难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制度环境与产权性质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可以改善实体企业创新绩效,即产融结合显著增加了专利申请数,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数,但非发明专利申请数并未显著增加,而且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优化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改善创新绩效可以显著提升实体企业未来经营业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增加;产融结合更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而且优化制度环境可以强化这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2012—2017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以及区分不同行业和地区来分析影响的异质性。其中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根据发展阶段分为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行业划分,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创新产出的关系显著。按照地区划分,对于东部地区,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对于非东部地区,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与创新产出关系不密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补贴的配置,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研发投入相比,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备受争议。为此,采用我国1994—2012年风险投资、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和PLS回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研发投入等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较低,研发经费支出额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是风险投资额弹性系数的2倍。尽管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以专利申请量和注册商标量分别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风险投资额对注册商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各项机制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371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数据,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并考察地区制度差异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企业的创新绩效并非同等受益于其自主研发活动,企业所在地区的开放水平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强;(3)地区制度环境在自主研发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还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上市情况以及海外研发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制度环境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能否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其实现提质增效乃至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现有研究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影响,即随着数字化程度由低向高的转变,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演化趋势,以上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研发授权和人力资本结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产出之间发挥倒U型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效益之间的非线性逻辑探索,为企业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并提升创新效益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开放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区分专利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种典型的创新绩效衡量方式,运用高技术产业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回归模型,着重研究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两种不同创新绩效衡量方式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以专利产出和新产品产出衡量的创新绩效影响差异较大,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但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同时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随RD投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经营中,高技术产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创新发展目标而确定不同的引进购买外部技术投资额,不应将专利产出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8.
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且各影响因素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复杂性,但目前偏向于单一因素的探讨,无法解释多要素相互依赖等复杂的运行机制。因此,以中国2 9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组织支持、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三大类别中的7个条件对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与其所处制度、市场环境息息相关,主体与环境均衡驱动型协同创新策略是实现高创新绩效的主要路径;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组织支持行为均无法单独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多要素协同作用对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殊途同归效果,其中政府补贴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多数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孵化器空间上的集聚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影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政府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者从制度和市场环境两方面考虑,提出提高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效率等创新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浙江省1 216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卓越绩效模式能够从整体上促进企业创新,在影响机制上,卓越绩效模式有助于合理规划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形成创新产出,与此同时,卓越绩效模式对创新效率也有着不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正面效应强于负面效应。研究结果对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优化创新过程、提高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企业合作网络结构及对企业创新产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企业合作是大学知识溢出的重要机制,基于关系邻近性的溢出过程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检索大学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图,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验证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等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网络规模、密度和中心势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